王逊 作品数:57 被引量:10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Pt/Co)_n/FeMn交换偏置多层膜磁性和结构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具有垂直各向异性(Pt/Co)n和(Pt/Co)n/FeMn多层膜的磁性和结构关系.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以Pt为缓冲层和保护层的具有垂直各向异性(Pt/Co)n和(Pt/Co)n/FeMn多层膜.利用交变梯度磁强计(AGFM)测量样品的磁滞回线和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结构.结果在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具有垂直各向异性的多层膜(Pt/Co)n和(Pt/Co)n/FeMn,20层和5层的(Pt/Co)n多层膜均具有良好的垂直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峰位随Co和Pt的厚度变化而改变,与理论公式的计算相符合,并且观测到交换偏置现象.结论具有fcc(111)织构的(Pt/Co)n多层膜有良好的垂直各向异性,FeMn以磁控溅射方式成长在具有fcc(111)织构的Pt/Co多层膜上也可以诱发反铁磁γ相. 翟中海 王逊 侯祥林 马振宁 李宝河 于广华关键词:交换偏置 多层膜 X射线衍射 含B铁基奥氏体的电子结构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计算 被引量:4 2003年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计算含硼小体系的电子结构,然后用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处理奥氏体大体系,总能量为小体系与大体系的迭加.分析讨论了B在奥氏体中的占位、固溶度及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并与实验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对比.Fe Cr Mn C B系实验合金随含硼量增加,原子平均结合能降低,越易产生摩擦诱发马氏体,提高其耐磨性. 王逊 马永庆 马凤才关键词:硼 耐磨合金 合金设计 电子结构 计算方法 量子化学 Ti-Al系二元合金的稳定性及电子结构性能研究 2018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优化了TiAl、Ti_5Al_3、Ti_3Al这三种成分的Ti-Al系二元合金,通过对合金的内聚能、形成能和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分析了合金的结构稳定性;通过计算合金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研究了合金的电子结构性质.三种Ti-Al系合金的内聚能值分别为-4.33eV、-4.55eV、-4.71eV,表明常温下Ti_3Al稳定性最好.三种合金的形成能均为负值,结果分别为-3.61eV、-4.50eV、-4.42eV.由差分电荷密度可以看出,在三种合金中,Ti_3Al的稳定性最好.同时,在态密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l不是β相的稳定元素,随着Al含量的减少,体系费米能级升高,TiAl、Ti_5Al_3、Ti_3Al的抗腐蚀性依次减弱. 刘艳侠 马云莉 程超 陈星太 孙嘉兴 王逊关键词:抗腐蚀性 电子结构 氧空位和B离子共掺杂TiO_2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氧空位V_O和B离子单掺杂、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电荷布居、态密度、可见光吸收光谱等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氧空位V_O与掺杂B离子协同作用,使更多的Ti原子失电子能力下降,Ti^(4+)减少而更多低价位的Ti^(3+)出现,有利于减少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掺杂形成n型简并半导体,根据对吸收光谱的分析,共掺杂能够提高波长较长(570nm,2.11eV)的可见光吸收效率。因此,共掺杂不仅能提高可见光吸收效率,而且能减弱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更有利于提高晶体光催化性能。 于智清 王逊 杨合 薛向欣关键词:吸收光谱 Fe-Cr-V-Ni-Si-C系多元合金的原子间互作用势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2008年 使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方法及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计算的物理量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数据构建了多元合金Fe-Cr-V-Ni-Si-C系的原子间互作用势,并利用该原子间互作用势计算了实验合金N5(Fe9.07Cr7.56V0.8Ni0.49Mo0.96Mn1.52Si3.3C),N6(Fe9.65Cr7.72V1.17Ni0.50Mo0.91Mn1.42Si3.3C),N7(Fe9.81Cr7.65V1.58Ni0.46Mo0.86Mn1.35Si3.3C),N8(Fe10.05Cr7.59V2.24Ni0.40Mo0.89Mn1.39Si3.3C)的奥氏体基体能量,研究了合金元素Ni对多元合金奥氏体基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合金基体中Ni含量从1.02wt%逐渐增加至2.03wt%时,合金N5-N7的奥氏体基体越来越稳定;当合金基体中Ni含量达到2.88wt%时,奥氏体基体稳定性反而下降.研究结果也表明,合金N5-N8基体以奥氏体为主,马氏体为辅.计算结果与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一致. 刘艳侠 王逊 马永庆 张程华关键词:多元合金 第一性原理 多元合金的电子、原子层次理论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是在电子、原子层次上进行多元合金设计的一个初步探索。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或者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构建了多元合金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研究表明,由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计算确定合适的基体成分,选择尝试的合金总成分,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碳化物体积分数,以相平衡热力学计算取得与合适的相结构对应的合金总成分,由试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一种思路是可行的。 马永庆 王逊 刘艳侠 戴玉梅 张洋关键词:相互作用势 多元合金 合金设计 流道深度逐级递减的燃料电池流场结构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流道深度逐级递减的燃料电池流场结构,本发明汲取了蛇形流场的优点,消除其缺点,用不同的流道深度良好地调节了气体流动速度和压降,保证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良好的进行。它从单蛇形流道的气体进气... 金正南 孙红 高晓佳 吴玉厚 唐玉兰 王逊文献传递 催化剂Pt作用下氧气和质子还原反应分析 2015年 氧气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阴极的还原反应特性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电催化剂Pt表面的氧吸附模型,及氢与氧在Pt表面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氢原子与氧在Pt表面的反应机理,分析了温度对氧气还原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氢原子和氧原子在Pt表面初次吸附是整个氧气还原反应的控制步骤;随着温度升高,氧气还原反应的速度加快,但温度不影响氧气还原反应各个步骤中的产物结构。研究结果对加强理解PEM燃料电池反应机理,推动燃料电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孙红 于东旭 宋文帅 王逊关键词:PEM 燃料电池 催化剂 反应机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电化学反应路径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电化学反应对其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论文基于二电子反应机理,模拟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和质子电化学反应路径,分析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能量变化规律和氢氧键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氧分子还原过程中,4个质子逐个接近氧分子,形成氢氧键,最终生成2个水分子;第一个质子采用和氧分子氢氧键102°夹角的方向接近其中一个氧原子,形成第一个氢氧键;当第二个质子和另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氧键时,需要很大的活化能,这是氧还原反应的控制步骤,生成中间产物过氧化氢。研究结果为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原理,推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孙红 蔡小玉 王逊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化学反应 过氧化氢 能垒 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计算合金奥氏体结合能 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和半经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并参考“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的合金奥氏体的晶胞模型,计算出Fe-C-Mex奥氏体晶胞的结合能信息.由计算分析可知:(1)各种合金元素原子与C原子之间的结合能高于或低于Fe-C之间的结合能.由于这种差别,不同合金元素原子在固态相变中的特征行为也不同.(2)合金奥氏体中所有合金元素原子与C原子的结合能几乎都高于奥氏体中的Fe-Fe、C-C、Mex(Mey)-Mex(Mey)、Mex(Mey)-Mey(Mex)、Fe-Mex(Mey)原子之间的结合能.(3)相对γ-Fe基体而言,含有碳原子和合金元素原子的晶胞均具有较大的结合能,起固溶强化作用,而且结合能越大,对相变的阻力也越大.这种阻力和相变驱动力交互作用能改变相变产物的结构、形态和性能. 戴玉梅 王逊 刘艳侠 张洋 马永庆 张占平关键词: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