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奥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改善PCR技术应用的关键点 2014年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随着技术和仪器的进步已发展至第三代。特别是实时定量PCR由于其灵敏、特异、准确的特点在疾病监测、临床诊断、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实现了广泛应用。扬州大学王成明教授长期致力于定量PCR技术在疾病检测与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基于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在PCR技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PCR技术应用的关键点,为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了参考。 王成明关键词:PCR技术 疾病检测 疾病监测 基因表达调控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Rickettsia felis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张继垒 陆光武 张真稳 危蓝菁 王成明布鲁菌半胱氨酸水解酶在甲硫氨酸循环中的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细菌的sah H基因编码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 H),该酶参与细菌的甲硫氨酸循环(AMC),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方法]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Bru-sah H和p ET28a-Pse-sah H,分别表达布鲁菌(Brucella abortus)S230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株的Sah H重组蛋白Bru-Sah H和Pse-Sah H。将纯化后的Bru-Sah H、Pse-Sah H以及我们前期表达纯化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Pfs和Lux S蛋白,分别在体外催化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通过对产物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测定,评价不同重组蛋白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底物时产生的自诱导分子2(AI-2)活性进行检测。[结果]Bru-Sah H和Pse-Sah H分别催化1 mmol·L-1SAH生成38和47μmol·L-1HCY,而APEC的Pfs和Lux S蛋白能催化相同浓度的SAH产生401μmol·L-1HCY。运用哈维弧菌BB170检测上述底物的AI-2活性,结果表明只有同时采用AEPC的Pfs和Lux S蛋白催化SAH,才能形成有活性的AI-2分子,而Bru-Sah H和Pce-Sah H均不能催化SAH形成活性AI-2分子。[结论]Bru-Sah H能催化SAH生成HCY,为进一步研究sah H在布鲁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徐达 吴小卡 荆雅玮 左佳坤 米荣升 黄燕 陈兆国 王成明 韩先干关键词:布鲁菌 催化活性 鸭疫里默氏杆菌Mtan对底物SAH的催化活性 2017年 【目的】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不同血清型pfs基因的序列差异,并开展其编码蛋白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Mtan,又称Pfs)的催化活性研究。【方法】PCR扩增9株不同血清型RA的pfs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Cold-RA-pfs,表达、纯化RA的重组蛋白Mtan(RA-Mtan);测定RA-Mtan对底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的催化活性,运用哈维弧菌报告菌株BB170检测催化底物的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活性。【结果】对RA的pf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RA的核苷酸一致性在93.9%-100%之间;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RA-Mtan呈可溶性表达;酶活测定表明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a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时,可产生浓度为176.7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I-2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生的AI-2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RA不同血清型的pfs高度保守,RA pfs基因的编码产物RA-Mtan在体外具有催化SAH的活性,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SAH时,能产生有活性的AI-2,为进一步研究pfs对RA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吴小卡 徐达 荆雅玮 吕小龙 胡剑刚 米荣升 黄燕 王成明 陈兆国 韩先干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密度感应系统 LAMP技术在禽源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型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方便高效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在几种主要禽源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 庄林林 唐梦君 俞燕 龚建森 戴有理 徐步 王成明 刘学贤关键词:LAMP 一种基于HMBS FRET-qPCR的哺乳动物DNA内源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引言PCR以其快速敏感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分子检测学中,在疾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众所周知,PCR结果的可信度极大依赖于样品的核酸水平和质量。然而样本在采集、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核酸降解或交叉污染等因素易导致检... 危蓝菁 Patrick Kelly 张继垒 郑晓峰 陶建平 张真稳 王成明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3年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比例最高、危害最广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沙门菌分类较为复杂,按生物分类学可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戈尔沙门菌2个种,其中肠道沙门菌种又分为6个亚种,按表面抗原的差异可分为46个血清群和2600多种血清型,部分血清型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生物型,上述分类或分型对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检测分型方法存在费时耗力、灵敏度低等诸多缺陷,不能及时准确地控制病原的流行。随着沙门菌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核酸检测靶点被发掘,以PCR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方法不仅可开展沙门菌快速检测,还可以进行血清型鉴定,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迅速。检测靶点的特异性是决定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自1992年首次报道以invA为靶点建立沙门菌PCR检测方法以来,关于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目前已逐步应用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与分型中。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沙门菌属、种、血清群、血清型等不同层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张萍 庄林林 张笛 董永毅 盛中伟 王成明 徐步 窦新红 龚建森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分子检测技术 浙江省猪衣原体(Chlamydia suis)的高度流行性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2018年 衣原体(Chlamydiaceae)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为了解不同样品类型或不同日龄猪中衣原体的流行情况和多样性,随机采集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两猪场猪的全血样品、结膜拭子、鼻拭子和粪便拭子样品共700份,采用基于23S r RNA基因的FRET-q PCR方法和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进行11种衣原体的检测和分型。结果:猪衣原体是猪的衣原体感染的唯一衣原体种,其阳性率高达63.6%(445/700)。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衣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母猪。血液中猪衣原体的阳性率和拷贝数显著低于其他拭子样品。针对浙江的衣原体阳性样品的基于omp A VD1-2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获得了分布于4个亚型的19个变异株,表明该病原体的高度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实我国猪衣原体存在高度流行性和遗传多样性,为该病原的致病性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以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杨峰 李敏 李静 王瑶瑶 张继垒 王成明关键词:猪衣原体 禽源沙门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快速检测禽源沙门菌,根据已知的沙门菌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分析筛选出肠炎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三种血清型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肠炎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413、4.363和8.724 pg/反应。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54/445)高于传统细菌学检测方法(33/445)。 龚建森 庄林林 陆光武 张笛 张林吉 徐步 窦新红 王成明关键词:多重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