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作品数:9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艺术 更多>>
糯玉米单交种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淀粉品质常用淀粉黏度性状度量,对当前主要糯玉米单交种开展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糯玉米品种淀粉的特征,改良糯玉米品质以及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选用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淀粉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单交种的7个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单交种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与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相关不显著。30个单交种根据淀粉黏度性状可聚为2类,2类单交种数分别为22个和8个;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单交种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单交种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因此,本研究明确了各个单交种淀粉黏度性状参数,有利于推广和利用糯玉米品种,同时可避免因盲目使用不同糊化特性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淀粉深加工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薛林 刘丽君 李健 张丹 徐辰武关键词:糯玉米单交种 聚类分析 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11年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按UPGMA方法,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粗缩病 抗性鉴定 基于SSR标记的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2011年 为研究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江苏省糯玉米的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利用93对SSR标记研究55份糯玉米自交系和30份糯玉米单交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UPGMA方法对所有自交系材料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在自交系中筛选出8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350个差异片断,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差异片段,平均为3.98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值在0.137与0.832之间,平均为0.520。在单交种中筛选出87对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出311个差异片断,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9个差异片断,平均3.57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值在0.064与0.839之间,平均为0.475。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供试自交系分为4类,划分结果基本符合品系的来源情况,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主要由通系5群、衡白522群以及突变体材料组成,多样性较为丰富,可为糯玉米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遗传基础。 刘丽君 张丹 薛林 李建 徐辰武关键词:糯玉米 自交系 单交种 SSR标记 江苏省糯玉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以53份糯玉米自交系和30份单交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淀粉黏度,并使用91对SSR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基因组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的基础上使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供试材料在7个淀粉黏度性状上均呈极显著差异。②自交系中共扩增出433个差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个;引物PIC值在0~0.841之间,平均为0.573。单交种中扩增出403个差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个,引物PIC值在0~0.841之间,平均为0.562。③表型数据聚类结果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④经线性整合的SSR位点组合间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不平衡程度D′大于0.5的组合数占总组合数的10.31%。⑤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群体分为9个亚群体,共发现26个SSR标记与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相关联。⑥有11个SSR标记同时与2个或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可能与这些性状高度正相关或一因多效有关。⑦关联标记对表型变异的总解释率较高,部分性状的解释率总和超过100%。 张丹 刘丽君 薛林 李建 徐辰武关键词:糯玉米 SSR标记 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功能分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9年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的功能分化,并明确具有正选择作用的点突变在植物蔗糖转运基因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植物的蔗糖转运基因进行鉴别和分类,并利用D IVERGE和PAML软件分别进行功能分化和正选择替代分析。[结果]经基因组检测,发现蔗糖转运基因家族除在单细胞藻类植物中不存在外,在其他植物中均普遍存在;系统发育分析将植物中蔗糖转运基因分成了5个亚群,并发现亚群间存在I型功能分化现象;此外,在3个亚群内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效应。[结论]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亚群间的功能分化,同时,具有正选择作用的点突变在该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杨泽峰 张丹 敖雁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正选择 一个玉米类ABC1基因ZmABC1-10的克隆及其对镉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英文) 被引量:6 2010年 镉是一种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有严重毒害作用。几个与ABC1(activity of the bc1 complex)家族有关的基因参与植物镉胁迫的应答。本研究从玉米中克隆并鉴定了一个类ABC1基因,命名为ZmABC1-10。该基因cDNA全长2 519 bp,包含一个2 2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预测的叶绿体膜蛋白。启动子顺式元件扫描发现该基因含有大量的非生物胁迫、光以及植物激素应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叶片、茎秆等绿色组织中表达。镉处理实验表明,该基因能够被诱导并且受植物发育时期的调控。除镉之外,该基因还受多种非生物因素包括ABA、H2O2、干旱和黑暗的共同调控。此外,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共鉴定出19个玉米ABC1基因。对植物界8个代表性物种中148个ABC1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ABC1蛋白已经发生了分化;物种特异性扩张是植物中该家族进化的主要动力。这些结果表明ZmAbc1-10是一个镉应答因子并且可能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清松 杨泽峰 周勇 张丹 闫成海 梁国华 徐辰武关键词:玉米 克隆 非生物胁迫 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以129个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对糯玉米籽粒淀粉RVA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7个RVA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自交系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②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多数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密切程度不高。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呈极显著正相关。③129个自交系可根据淀粉黏度性状聚为3类,3类自交系的个数分别为77、24和28。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自交系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自交系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第Ⅲ类自交系则介于上述两类之间。 薛林 刘丽君 李健 张丹 徐辰武关键词:糯玉米 聚类分析 玉米杂交种苏玉16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强优势玉米杂交种苏玉16(JB×Y53)的两个亲本自交系,配置F2和相应F2∶3作图群体。利用154个SSR标记构建了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覆盖全基因组1 735.0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3 cM。同时考察F2和F2∶3群体的株高、穗位高、抽穗期和散粉期等共10个重要农艺性状,采用联合F2和F2∶3群体的作图方法定位有关QTL。此外,采用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分别对F2和F2∶3群体进行了有关QTL的重演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作图方法在调查的10个性状上共定位到93个QTL,采用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共定位到96个QTL,其中56个能用两种方法重演验证。 汤在祥 贾波 张丹 陆鑫 邓德祥 徐辰武关键词:玉米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