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琼 作品数:8 被引量:1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40 mg/d,均治疗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IMT)厚度、斑块厚度,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斑块厚度和IMT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6%,与联合组(2.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发挥降血压及改善血管病变程度的双重作用。 钟萍 孙学春 张清琼 郭建淑 王文艳关键词: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普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2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分别测量外周动脉血压(PAP)、肾功能、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采用中国人矫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量CAP[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将GFR与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肌酐、GFR、脉压(PP)随年龄增大而增高(P<0.05);年龄、CSBP、AP、Alx、肌酐与GFR呈负相关(β=-0.105、-0.162、-0.294、-0.972、-0.887,P<0.01)。结论 MAP呈增龄性改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PAP降低相同的情况下,MAP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钟萍 张清琼 郭建淑 孙学春 王秀玉 蒋静关键词:高血压 肾功能 醋柳黄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系统评价醋柳黄酮(TFH)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2期)、MEDLINE(1950~2009.6)、EMbase(1980~2009.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09.6)、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6),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药厂资料等。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644例患者,其中5个RCT方法学质量评价为B级,2个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醋柳黄酮单药应用在降低舒张压方面与钙通道阻滞剂(CCB)[WMD=2.34,95%CI(–0.86,5.53)]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WMD=–0.01,95%CI(–0.97,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醋柳黄酮在降低收缩压方面劣于ACEI类药物[WMD=3.95,95%CI(1.71,6.20)],但与CCB类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62,95%CI(–2.02,7.26)];醋柳黄酮联合CCB在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方面优于单用CCB(均为P<0.00001);醋柳黄酮在降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方面劣于ACEI(均为P<0.00001);醋柳黄酮在降低血β2微球蛋白[WMD=–0.57,95%CI(–1.18,0.04),P=0.07]、减少24小时尿蛋白(P=0.42)及改善内生肌酐排泄率(P=0.19)方面与ACE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醋柳黄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ACEI[RR=0.28,95%CI(0.13,0.60),P=0.001]和CCB(P=0.04);成本上每降低1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所需的费用低于ACEI。结论现有研究表明,醋柳黄酮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脏和肾脏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经济学效果较好。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常彬宾 王锋 许婷媛 张清琼 何军 张新军 李君关键词:醋柳黄酮 原发性高血压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11年 血压变异性(BPV)是描述血压在一段时间内波动程度的量化指标,按照评价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各自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获取血压变异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和长期诊室随访血压测定是常用的方法。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长时血压变异大小主要与患者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有关,且血压变异增大与卒中等心血管终点事件相关。近年来,有关BPV的研究受到重视,BPV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和预后的关系合理的临床评价指标等热点问题尚存争议。 张清琼 张新军关键词: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 预后 基于基因芯片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相关基因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人群与健康人群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探讨ASCVD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纳入危险分层为极高危和高危患者203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排除了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74例(对照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东亚人群的Illumina ASA芯片进行基因组扫描,根据基因组数据库定位相关基因。比较两组人群在相关基因位点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基因位点与ASCVD的关系。结果:通过Illumina ASA芯片检测到的与ASCVD可能有关的CYP21A2、ACVRL1、COL3A1、SCN5A、KCNA5、LDLR、PCSK9基因的突变位点中≥3例的位点包括:rs6467、rs202242769、rs121909285、rs587779580、rs1805124、rs121908591、rs13306515、rs11583680。其中CYP21A2基因的rs6467、PCSK9基因的rs11583680、SCN5A基因的rs1805124(均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亚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在rs6467和rs11583680位点上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吸烟和体育锻炼)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CSK9基因位点rs11583680位点的CC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突变(CT+TT基因型)是ASCVD(OR=0.07,95%CI:0.008~0.68,P=0.02)及高血压(OR=0.045,95%CI:0.01~0.95,P=0.04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CSK9基因的rs11583680位点与ASCVD有关。 郑丽君 钟萍 王忠福 何霞 胡金明 何苗 张清琼 郭建淑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基因芯片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源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扫描对评价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7例60岁以上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对其中102例进行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以SCA的结果为金标准,将DSCT的结果与SCA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DSCT对诊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SCA与DSCT检查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狭窄≥50%)的分别为52例和56例。DSCT正确地鉴别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敏感性98.1%,特异性90.0%,阳性预测值91.1%,阴性预测值97.8%,准确率94.1%。本研究评估了408支冠状动脉的影像,SCA与DSCT检查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分支的分别为96支和104支。DSCT诊断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8%,特异性96.2%,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98.7%,准确率96.1%。结论 DSCT在老年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准确地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 罗方 刘畅 祝烨 邓珏琳 吴锦晖 丁群芳 张俊 张清琼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成像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64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利伐沙班组88例,达比加群酯组88例;华法林组88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0-2.50。结果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在利伐沙班组发生2例(2.27%);达比加群酯组发生3例(3.41%);华法林组发生4例(4.55%)。出血事件在利伐沙班组发生7例(7.95%);达比加群酯组发生6例(6.82%);华法林组发生13例(14.77%)。3组间卒中或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但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AC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比较,在降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方面,治疗效果与华法林相当,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张清琼 孙学春 周晓芳 钟萍 吴红英 刘洋 刘鹏关键词:高龄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8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①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群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46)和正常对照组(n=51),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24 hSBPV/DBPV)、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DBP)、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 SBPV/DBPV)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 SBPV/DBPV);②根据24 h SBPV第50百分位数(P50)将高血压组分为高BPV组和低BPV组,比较高BPV组、低BPV组、正常对照组的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24 h尿微量白蛋白(MA)、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指标;③再分别以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IMT、LVMI、MA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24 h SBPV、d SBPV高于对照组(P<0.001,P<0.05)。②高BPV组冠心病、DM、IMT、LVMI、MA、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低BPV组(P<0.05或P<0.01)。③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 SBPV与IMT、LVMI、MA均有相关关系。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增高,BPV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重要预测指标。 张清琼 张新军 常彬宾 邱博芸 张燕 李君 曾智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患者 血压变异性 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