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
- 作品数:73 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结直肠癌细胞株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 目的:通过研究组织、细胞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特点,在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找到区分良恶性病变的客观标准,为FTIR由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标本、细胞株(SW620,lovo)及...
- 张超孙学军刘栋陈南征任燕飞张仕运石景森
- 关键词:细胞组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腹腔镜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胃间质瘤患者110例,其中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50例(腔镜组),60例(开腹组)进行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的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比较: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与开腹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119.7±12.5min与159.6±20.3min,P=0.04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42.1±10.3ml与150.7±21.1ml,P=0.032)减少,术后排气时间(24.21±10.5h与48.1±8.5h,P=0.03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21±1.5d与8.7±1.32d,P=0.0472),肿瘤直径小(3.7±0.5cm与5.7±0.6cm,P=0.007),总住院费用(6.21±1.5万元与8.7±1.32万元,P=0.0472)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开腹2例出现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2~24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各有1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对于肿瘤体积较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对于肿瘤直径大于5cm的间质瘤腔镜切除仍是安全可行的。
- 刘栋宋斌孙学军郑见宝龙延滨刘斌段降龙王建华张涛刘思达毛智军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疗效比较研究
- 一种新型预防术后腹腔粘连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预防术后腹腔粘连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术后腹腔粘连治疗技术领域,该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PLA纳米颗粒20‑50份、和厚朴酚15‑35份、透明质酸钠10‑30份,本发明旨在探究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机理并开...
- 吴云桦刘栋刘思达
- 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在鉴别良恶性结直肠癌周围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探索红外光谱在鉴别结直肠良恶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初步分析.方法 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冰冻新鲜离体结直肠癌周围恶性淋巴结50个,正常结直肠周围淋巴结80个,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各70...
- 孙学军刘栋张超郑见宝王炜杜俊凯石景森
- 结直肠癌55例术后辅以替吉奥方案化疗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及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每3周为1周期;对照组73例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每3周为1周期。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6个月生存率(96.4%)低于对照组(98.6%),试验组9、12个月生存率(92.7%、89.1%)高于对照组(91.8%、8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下降),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脱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级,Ⅲ-Ⅳ级较少见。结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以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 宋斌刘栋宋雯茜刘思达毛智军高增战龙延滨王萍郭雪艳
- 胰腺炎并发巨大胰腺假性囊肿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28岁,以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d入院。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阳性,剑下为甚,肠鸣音弱。腹穿抽出暗红色血性浑浊液,淀粉酶20696U/L,血、尿淀粉酶分别为1158U/L、13000U/L,CT示胰腺体积增大,界限不清,胰周可见片絮状影,胆囊密度不均。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石性胆囊炎。入院后经保守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CT表现较入院时好转,遂出院。
- 台明辉刘昌吕毅王博吴齐飞田峰刘栋雷磊
-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并发胰腺体积增大尿淀粉酶上腹部疼痛
- 基于分子纳米粒子的巨型分子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聚焦于一类非传统的高分子结构,也即基于分子纳米粒子(或称纳米原子,nano-atoms)的巨型分子(giant molecules)。分子纳米粒子是具有确定化学组成、分子对称性和表面官能团的三维刚性笼状骨架结构。巨型分子是利用分子纳米粒子基元构筑的具有精确结构的高分子。受到蛋白质中结构域概念的启发,我们提出经过表面官能化修饰的分子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域和功能域,通过逆功能分析,结合包括点击化学在内的高效化学反应,来实现巨型分子的快速模块化合成、可控组装和功能评估,并利用其中得到的构效关系,更为系统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指导材料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同时,这种新型高分子也可被看成是尺寸放大的小分子。它的许多有趣的自组装行为和相应小分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截然不同之处。比如,巨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能像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组装成为尾链被拉伸的胶束,在本体中则像嵌段聚合物一样形成纳米相分离的结构。这些组装展现出对于一级化学结构不同寻常的敏感性,并容易形成一些非传统的罕见相态,包括Frank-Kasper相态、在低分子量层状晶体PEO中出现的非整数折叠以及在溶液组装中出现的多级结构。因此,我们认为巨型分子作为功能材料在将来的技术领域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文彬王晓曼王晓威刘栋韩帅元程正迪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预后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对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预后。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记录2组的围手术指标、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残端肿瘤残余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2.5%和16.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根治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能增加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短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 何青红刘栋
-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短期预后复发并发症
- 一种普外科肢体固定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外科肢体固定支撑装置,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手术过程中,因支架为固定的高度和位置,无法根据人群进行调节,使得患者长时间架高腿脚会有不舒服的感受,同时因条件反射导致腿脚从支架上摔落的问题...
- 刘栋段降龙刘思达薛飞普彦淞毛智军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直肠癌患者120例,利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70例,常规开腹治疗(开腹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标本长度、切除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 宋斌刘斌刘栋龙延滨韩希望刘思达毛智军都庆国高增战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