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作品数:49 被引量:64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2007年 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更符合实际,针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机理和方法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在土壤修复和污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刘霞 刘树庆 王胜爱 冯大领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污染评价 土壤修复 沸石对知母和益母草累积Cd及其生长的影响 农田Cd污染土壤修复报道已有许多,但是对于中药材种植土壤Cd污染问题研究较少。知母和益母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应用广泛,已有研究指出这两种药用植物对土壤中Cd富集系数较高,易吸收积累到体内,影响药材品质。因此本研究针对知母... 刘霞关键词:土壤污染 沸石 药用植物 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培育高产、优质的冬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结果]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小麦旗叶长与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4 5,r=-0.716 6,r=-0.700 7),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8 0);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3 8)。倒二叶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 7);倒二叶宽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500 7);倒二叶面积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2 6,r=0.561 8)。倒三叶宽与不孕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565 6,r=0.502 5,r=0.501 9);倒三叶面积与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614 3,r=0.522 3);与产量负相关不显著(r=-0.466 9)。[结论]小麦植物体呈塔状长相,旗叶适当缩短,倒二叶长度适中,倒三叶适当加长,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籽粒产量。 吴同彦 杨学举 刘会 郑永圃 王艳辉 李明 刘霞 王秀敏关键词:小麦 叶片性状 农艺性状 4种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5 2011年 利用白洋淀富营养化的湖水和底泥与蓖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黑藻4种沉水植物分别组成室内静态模拟的生长体系,研究4种沉水植物在白洋淀富营养化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沉水植物生长体系对水体磷、氮及有机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试验条件中生长良好,长度与生物量都明显增加,并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总磷、氨氮及总氮浓度。试验21 d后,蓖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黑藻所在的生长体系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能力分别为:4.68、4.72、4.92和5.03μg·d-1·g-1,去除率分别为:83.59%、84.35%、87.84%和89.88%;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能力分别为:11.42、10.75、12.02和11.90μg·d-1·g-1,去除率分别为:74.98%、70.58%、78.96%和78.11%;对总氮的去除能力分别为:37.69、39.79、42.02和41.65μg.d-1.g-1,去除率分别为:79.40%、83.82%、88.51%和87.73%。沉水植物生长体系对CODcr的降解有所反复,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沉水植物生长体系总磷、总氮含量随时间降解的拟合方程表明,水体总磷、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底泥在营养盐的归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文君 田在锋 宁国辉 刘霞 胡晓波 谢建治关键词: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总磷 总氮 底泥 沸石对土壤和知母及益母草中镉含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知母和益母草植物体中Cd超标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在确定外源Cd的老化时间的前提下,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沸石对添加外源Cd的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以及知母和益母草中Cd的含量及其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5 mg/kg外源Cd进入土壤后,有效态Cd含量在老化30 d时趋于平衡。外源Cd浓度低于1 mg/kg时促进知母和益母草的干重以及知母的株高,高于5 mg/kg老化20 d内抑制知母株高,老化30 d内2种植物干重显著降低,老化40 d时干重则显著增加。在2 mg/kg Cd的条件下,添加5%和10%的沸石对土壤和植物中Cd的去除效果均较对照降低显著(P<0.05),并能够促进知母和益母草生长,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建议在低浓度Cd(≦2 mg/kg)污染的土壤中,施加2%的沸石,可有效减少药用植物对Cd的吸收,提高中药材质量。 李栋 刘霞 王胜爱关键词:沸石 知母 益母草 镉 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2009年 同时采用有效态和欧共体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三步提取法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Ca,Mg,Fe,Zn,Cu,Mn进行形态分析,探索燕山山区板栗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活性、形态分布特征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栗粮间作会影响板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且两层土壤中各元素活性相差不大;板栗纯林中0-20 cm土层的Cu,Zn活性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两种土壤亚类,不同栽培制度对微量营养元素在板栗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影响不大。Cu,Zn,Fe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存在,且弱酸提取态高于其它元素。板栗土壤中元素的迁移能力排序为:Ca>Mg>Mn>Cu>Zn>Fe。 刘霞 刘树庆 孙志梅 冯大领 吴同彦关键词:板栗 营养元素 地球化学 小麦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9年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土壤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从小麦形态结构包括根系构型、结构及叶片形态,生理机制包括光合作用、渗透调节、酶及蛋白含量,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较系统地综述了小麦抗旱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吴同彦 冯大领 白志英 杨学举 刘霞 郑永圃关键词:小麦 抗旱 生理机制 分子生物学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020年 生物科学是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重点专业。针对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等问题,生物科学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注重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实行“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复合应用型、学术型人才”目标奠定了基础,为推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白志英 赵锦 赵书岗 李明 冯大领 刘霞关键词:实践教学 京东板栗主产区土壤氮磷钾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京东板栗主产区迁西县土壤氮、磷、钾的空间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西县土壤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钾的含量普遍较低,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氮、磷、钾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中等变异,且以磷的变异最大.表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分布符合高斯模型,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决定;全钾和速效钾的分布分别符合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前者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空间相关性为中等;后者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空间相关性强烈.氮、钾在全县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均出现在县域南部和西北部,而中部和东北部的含量较低.全磷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速效磷高值区则分布在县区南部.氮、钾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刘杨 孙志梅 杨军 刘霞 王小敏 刘树庆 王文江关键词:京东板栗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效应与净化机理 刘树庆 杨志新 谢建治 刘霞 李博文 高如泰 张笑归 王小敏 冀周英 薛宝民 毕淑芹 该项研究针对当今污染区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实际,深入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效应与净化机理。在理论上揭示和探明了重金属复合污染之间交互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首次明确了Cd-Zn-pb重金属复合污染效应表现为非加和性的协同抑...关键词: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 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