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晓辉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段
  • 1篇压迫脊髓
  • 1篇腰痛
  • 1篇治疗锁骨骨折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活化
  • 1篇髓内
  • 1篇髓内固定
  • 1篇锁骨
  • 1篇锁骨骨折
  • 1篇通路
  • 1篇痛风
  • 1篇痛风石
  • 1篇尿酸
  • 1篇尿酸盐
  • 1篇尿酸盐结晶
  • 1篇椎管
  • 1篇椎体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4篇许晓辉
  • 2篇张勇
  • 1篇黄杰聪
  • 1篇蒋燕成
  • 1篇吴少明
  • 1篇曾志远
  • 1篇卢天祥
  • 1篇张钰

传媒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每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1个月后治疗组采取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未治疗组采取安慰剂治疗。分别在给药前、给药2个月后比较3组间OPG、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比较治疗组给药前与给药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同期未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治疗前,RANK、RANKL表达水平与BA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水平高于未治疗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未治疗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低于未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BAP水平低于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大鼠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仑膦酸钠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指标。
许晓辉张勇蒋燕成孙炜俊张华昆
关键词: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脊柱痛风石压迫脊髓致瘫痪1例报告被引量:8
2015年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多见于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囊、肌腱、韧带、肾脏、皮下和其他组织,所导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肾脏等组织器官受损[1]。痛风石形成的典型部位位于耳轮,也常见于第一跖趾、指(趾)间、踝、腕、膝、肘关节等处,发生在脊柱部位的痛风石较为罕见。
黄杰聪卢天祥杨华曾志远吴少明许晓辉张钰
关键词:痛风石尿酸盐结晶颈椎管椎体融合颈胸段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TLIF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在治疗下腰椎不稳性腰痛的疗效,并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方法:采用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骨科20...
许晓辉
关键词:TLIFPLIF疗效
文献传递
保守治疗和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保守治疗与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了PubMed、Ovid MEDLINE、Journals@Ovid Full Text、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搜集有关保守治疗与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个数据库的建库时间至2020年3月。由2位作者各自按照事先设制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收集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计307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保守治疗组144例,闭合复位髓内固定组163例。两组骨不连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18,95%CI (0.05,0.61),P=0.006],可以认为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出现骨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两组Constant功能评分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06,95%CI(0.48,1.64),P=0.000],可以认为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术后的Constant评分优于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 (0.99,1.48),P=0.069],可以认为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和保守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满意率相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 (0.34,1.65),P=0.471],可以认为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和保守治疗锁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Constant功能评分优于保守治疗,并且明显降低骨不连的发生率。
许晓辉刘春华张勇
关键词:保守治疗闭合复位髓内固定锁骨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