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肝癌患者循环microRNA-21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microRNA-21(miR-2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至6月收治的60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71例肝硬化(LC)患者及52名健康体检者(HV)血浆miR-21表达量并计算miR-21相对表达量。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miR-21表达水平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C组患者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2.6±1.1)均高于LC组(1.6±0.9)和HV组(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C组与LC组比较t=5.322,p=0.004;HCC组与HV组比较t=8.349,P=0.0003)。HCC患者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分化和大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if=3.366,P=0.019;tsize=3.490,P=0.012),与TNM肿瘤分期、肿瘤数量、AFP浓度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NM=1.103,P=0.274;tnum=1.682,P=0.097;tAGP=1.756,P=0.084)。ROC分析miR-21相对表达量在HCC组与HV组比较中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1.8%,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miR-21在HCC组与LC组比较中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65.3%,AUC为0.796。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中miR-21高表达,可能对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有意义。
- 高岚刘慧芳凌明智田文倩赵明静赵文心许泼实
- 关键词:肝细胞微RNAS生物学标记聚合酶链反应
- DCP、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CC组68例,肝炎后肝硬化(LC)组52例健康对照(HV)组60例...
- 高岚凌明智陈青珍田文倩刘慧芳赵明静赵文心
- 关键词:肝细胞癌脱-Γ-羧基凝血酶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
- 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EC组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N水平≥3.46 ng/ml、血清VEGFC水平≥1129.76 ng/L、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论EC患者血清VEGFC和STMN水平均较高,且其表达水平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 李泮陈光辉赵明静郭爱叶
- 关键词: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预后
- 血液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20例、肺炎患儿3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三组的H-FABP、NT–pro BNP的水平,并比较两项指标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衰组的H-FABP,NT–pro BNP的水平分别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H-FABP,NT–pro BNP的灵敏度为90.4%优于单独检测HFABP或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H-FABP,NT–pro BNP的特异度为86.7%,与单独检测H-FABP或NT–pro 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FABP、NT–pro BNP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辅助诊断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客观指标。
- 高岚万震凌明智刘慧芳田文倩赵明静赵文心郭松伟
- 关键词:H-FABP
- 血氧分压结合其它临床指标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的作用
- 2023年
- 目的研究血氧分压(PO_(2))结合其它临床指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出现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盐酸瑞芬太尼[(2.8~5.6)μg/(kg·h)]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0.14~0.56μg/(kg·h)],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1~2 mg/h)镇静治疗,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48 h,两组均维持镇静目标Ramsay评分2~4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CPOT)评分达到0~3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24、24 h两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O_(2))、Ramsay分级和CPOT评分,谵妄的总缓解率;比较两组的镇静镇痛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给药各时间点CPOT评分Ramsay评分、MAP、HR、RR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分压(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镇静镇痛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2%,66.1%对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8.4%(5/59)比对照组20.3%(12/59),P<0.05]。结论血氧分压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谵妄的老年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病人能较快达到镇静目的和被唤醒,在血气指标改善和唤醒方面优于咪达唑仑,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呼吸抑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田文倩万震赵明静郭志松胡亚会
- 关键词:血氧分压瑞芬太尼谵妄全髋关节置换
- DCP、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HCC组研究对象68例,肝炎后肝硬化(LC)组研究对象52例,健康对照(HV)组研究对象60例.分别对三组测试对象进行DCP,GP73,AFP水平检测并分析.结果 HCC组与LC组,HV组间三指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指标联合检测对HCC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达到86.8%,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DCP,GP73和AFP在HCC患者血清中存在高表达;三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肝癌的检出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高岚凌明智陈青珍田文倩刘慧芳赵明静赵文心郭松伟
- 关键词:脱-Γ-羧基凝血酶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