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杰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6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双尾
  • 7篇捕食
  • 6篇叶螨
  • 6篇土耳其斯坦叶...
  • 6篇昆虫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5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生物防治
  • 3篇天敌
  • 3篇种群
  • 3篇物防
  • 3篇花蓟马
  • 3篇交错带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捕食螨
  • 2篇杀螨
  • 2篇杀螨剂
  • 2篇天敌昆虫
  • 2篇农业昆虫
  • 2篇农业昆虫学

机构

  • 23篇石河子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农科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3篇苏杰
  • 21篇张建萍
  • 7篇陈静
  • 7篇韩国栋
  • 6篇李婷
  • 5篇陆宴辉
  • 2篇蔡志平
  • 2篇王少山
  • 2篇李海强
  • 2篇李永涛
  • 2篇董芳
  • 2篇李兴龙
  • 1篇刘彤
  • 1篇刘敏
  • 1篇段祥坤
  • 1篇李勤
  • 1篇张燕南
  • 1篇王振辉
  • 1篇李金花
  • 1篇郭丹丹

传媒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虫冷驯化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昆虫冷驯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寒力,综述了昆虫冷驯化的方法及耐寒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分析影响冷驯化效果的生物因素(昆虫发育阶段、性别、滞育)和非生物因素(温度、光周期、湿度等),明确了冷驯化对昆虫在生长发育、生殖力及子代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抗寒蛋白、代谢调节等层面探讨了冷驯化提高昆虫耐寒性的机制。以期为昆虫冷驯化及冷藏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天敌利用及害虫防治。
梁馨亓唐思琼苏杰张建萍
关键词:低温驯化耐寒力过冷却点适合度
双尾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选择性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对不同密度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Nikolskii)的捕食选择性,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24 h内双尾新小绥螨对不同比例下猎物的捕食情况(烟粉虱和土耳其斯坦叶螨数量比为20:10、15:10、10:10、10:15、10:20和10:40)。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幼螨的捕食量最高。双尾新小绥螨除对烟粉虱1龄若虫和叶螨卵在10:10的相同密度下选择指数无差异外,其他各密度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烟粉虱。当烟粉虱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同时发生时,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性高于烟粉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更好。
韩国栋唐思琼苏杰陈静张建萍
关键词:烟粉虱土耳其斯坦叶螨选择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树上节肢动物群落发生及变化特点,为保护农田沙漠交错带柽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及观察计数法,调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及农田交错带柽柳上,植食性节肢动物及天敌昆虫的群落多样性及发生情况。【结果】交错带生境柽柳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沙漠生境,沙漠生境柽柳节肢动物个体数大于交错带生境;沙漠生境柽柳植食性节肢动物数量远大于交错带生境(约为3.26倍),沙漠生境最主要的植食性昆虫为粉蚧(98%),交错带生境为粉蚧(36%)、盲蝽(53%)、蜡蝉(6%);交错带柽柳天敌昆虫数量高于沙漠生境(约为1.88倍),两生境柽柳主要天敌昆虫为食虫虻(交错带41.56%,沙漠36.59%)、蜘蛛(交错带28.57%,沙漠31.71%)、小蜂(交错带28.57%,沙漠31.71%)。【结论】交错带柽柳天敌昆虫丰富,可作为沙漠区域及农田天敌资源库,是宝贵的有利资源;交错带生境柽柳植食性昆虫不会危害农田,对天敌提供一定食物来源和生存场所,故应该保护交错带柽柳,其不仅具有保持水土防治沙漠化的作用,对保护天敌昆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杰李婷刘彤蒋瑞旭韩国栋张建萍
关键词:柽柳天敌昆虫
双尾新小绥螨防治菜豆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释放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防治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最佳释放比例、释放时期和释放次数。【方法】在室内盆栽和田间菜豆植株上,通过不同害螨起始密度、不同益害比以及不同释放频次,定时定点调查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数量,比较不同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结果】室内盆栽试验中,益害比为1︰1与1︰5和1︰10之间的防效差异较小,防效在50%以上,益害比1︰15和1︰30的防效均在50%以下。田间试验中,益害比为1︰5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均在81.65%以上,在释放后第28天达到了95.16%。益害比为1︰10和1︰20的防效持续28 d保持在64.01%以上。1︰20在一次释放后第2天的防效为64.27%,经过二次释放,第4天后的防效均在91.72%以上。害螨起始高密度(60头/株)下释放双尾新小绥螨,防效均在26%以下,低密度(15头/株)和中密度(30头/株)的防效均在48.44%以上。【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推荐在土耳其斯坦叶螨危害较轻时,按益害比1︰10或者1︰20(二次)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确保较高的防效和较少的双尾新小绥螨释放量。
符振实苏杰董芳韩国栋张建萍
关键词:土耳其斯坦叶螨生物防治
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取食猎物偏好性
2021年
【目的】研究添加人工饲料后不同食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对不同猎物的取食影响,分析人工饲料在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扩繁和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室法观察在有无人工饲料条件下,自然猎物、替代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对目标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采用偏好性系数理论公式和影响系数,分析人工饲料与猎物共存时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人工饲料的添加导致双尾新小绥螨的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和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取食率降低;3个种群对自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及取食率无显著影响。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取食率最高可达83.33%,提供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叶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79.33%;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自然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存在时,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63.33%。【结论】人工饲料作为双尾新小绥螨的营养补充添加,并不会影响其对土耳其斯坦的防治效果,实验室饲养中作为营养补充添加,可以降低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消耗。双尾新小绥螨前期的取食经历对其后期的猎物选择及取食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朱安迪苏杰陈静李海强张建萍
关键词:人工饲料捕食螨
三种杀虫(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研究杀虫(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喷雾法检测了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并对三种杀虫(螨)剂的不同施药方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毒性显著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1000 mg/L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校正死亡率低于15%,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LC50为65.08 mg/L;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性均较弱,在各药剂浓度下其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三种药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降低,寻找效应有所降低,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延长;三种药剂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丁氟螨酯。其次,除了释放捕食螨前喷施丁氟螨酯处理,其他处理均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有显著影响;在每种药剂处理下,先释放捕食螨后施药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显著大于先施药后释放捕食螨。因此,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存活及捕食作用影响较小,在田间害螨大发生时可先用该药剂降低基数后,再释放双尾新小绥螨联合防治害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剂量和次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在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前施用,从而减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
符振实唐思琼苏杰陈静张建萍
关键词:捕食螨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捕食能力
西花蓟马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为探究在利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控害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 Nikolskii)时,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a)的存在是否会对其捕食能力产生影响。【方法】以土耳其斯坦叶螨各个螨态(卵、幼螨、若螨、雌成螨)与西花蓟马Ⅰ龄若虫分别以20︰1、10︰1以及5︰1共存(以只有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处理为对照),评估双尾新小绥螨在西花蓟马Ⅰ龄若虫存在下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捕食能力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的存在不会改变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功能反应类型,捕食螨对各处理中目标猎物的功能反应类型仍符合功能Ⅱ型。与对照相比,土耳其斯坦叶螨各螨态分别与西花蓟马5︰1共存时,双尾新小绥螨对叶螨卵和幼螨的攻击系数(a)显著降低,处理时间(T_(h))显著减少、对叶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处理时间(T_(h))显著增加(P<0.05)。西花蓟马存在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率受到叶螨螨态的显著影响(P<0.05)。取食偏好指数D值显示,随着土耳其斯坦叶螨密度以及西花蓟马存在比例的增大,双尾新小绥螨对叶螨卵的偏好增强,对雌成螨的偏好降低。【结论】土耳其斯坦叶螨与西花蓟马5︰1共存时,西花蓟马的存在会影响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能力。
胡恒笑母凯琴方晨唐思琼苏杰张建萍
关键词:生物防治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双尾新小绥螨是一种新疆本地的捕食螨,研究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捕食偏好性和田间控害效果。【方法】采用室内试验及田间不同益害比释放双尾新小绥螨,评价该捕食螨对新疆棉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制效果。【结果】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取食具有选择性,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幼若螨是双尾新小绥螨偏好虫态。在田间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可有效抑制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卵、幼虫、若虫以及整个种群数量增长;不同益害比释放捕食螨时,1∶5和1∶10的控效较好,1∶20释放捕食螨效果较差。【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可作为一种优良新疆本地天敌,应用双尾新小绥螨在棉田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进行生物防治时,推荐最佳释放比例1∶10。
董芳符振实王嘉阳苏杰陈静陆宴辉张建萍
关键词:土耳其斯坦叶螨
“农业昆虫学”课程新疆特色教学改革--以石河子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指出了农业昆虫学课程是本科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应用型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新疆特色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农业昆虫学专业课程的应用性。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添加本地特色教材,并将翻转课堂、特色化实践课程应用到教学中,结果表明: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成绩有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生产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苏杰王少山蔡志平陈静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林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其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梭梭林、生态恢复梭梭林和人工梭梭林3种不同生境梭梭林内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发生情况,本研究采用陷阱法对不同生境的梭梭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定时定点收集的象甲科昆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梭梭林共收集到象甲科昆虫标本6属8种492头,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粉红锥喙象(C.conirostris(Gebl.)),占总个体数的55.08%。人工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自然梭梭林差异不显著,而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科数量与人工梭梭林、自然梭梭林差异显著。此外,不同方向象甲科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生态恢复梭梭林象甲数量最多的时期在7月下旬,而人工梭梭林象甲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象甲作为梭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不利于梭梭的正常生长。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象甲科昆虫的分布与动态,可为保护梭梭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婷苏杰许照强李兴龙韩国栋张建萍
关键词:梭梭林象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