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抗体及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梅毒(TP),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第1组(13份)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和第2组(28份)对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筛检的可疑样本进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TP-WB方法确证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证分别为6例阳性、2例可疑、5例阴性和12例阳性、2例可疑、14例阴性,阳性率为46.2%、42.9%;而用TP-WB法检测分别为11例阳性、2例可凝和18例阳性、2例可凝、8例阴性阳性率为84.6%、64.3%。结论 TP-WB法操作简便,结果易观察,无需特殊设备,灵敏度特异性好,更适宜各级实验室梅毒确证检测。
- 曹谊金一鸣董丽江妮娜厦伟凤
-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
- 苏州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调查
- 2023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选及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选的检测分析。结果在94108份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578例(0.61%),其中检出血清含有意外抗体的标本有8例(1.38%),Rh阴性献血者中血清学表型分布:ccdee 339例(58.65%),Ccdee 175例(30.28%),CCdee 28例(4.84%),ccdEe 23例(3.98%),CcdEe 10例(1.73%),CCdEe 1例(0.17%),ccdEE 1例(0.17%),CcdEE 1例(0.17%)。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169例(29.24%),B型141例(24.39%),O型192例(33.22%),AB型76例(13.1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者稀有的Rh阴性人群的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筛查情况为血源管理和采供血单位资源共享提供支持。
- 董丽张辉王明元金一鸣江妮娜汤龙海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型RH阴性意外抗体
- 2002~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苏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招募合适的无偿献血者提供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和人群特征。结果 2002~2013年无偿献血者共计755 643人次,其中HIV感染者51例,阳性率为6.75/10万。其中2013年的检出率最高,为23.25/10万;其次是2012年,为9.71/10万;2006年较低,为1.66/10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6,P<0.01)。51例HIV感染者中男性42例,女性9例,男女性别比例接近5:1;年龄以18~30岁为主,为60.79%;未婚为主,为62.75%;职业以职员为主,为56.86%;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及以下为主,为50.98%;个人献血者占70.59%。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采血机构应加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的献血前的健康咨询,严格进行HIV筛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 董丽曹谊张辉汤龙海江妮娜王明元金一鸣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
- 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调查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苏州市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核酸试验方法(PCR)进行确证。结果 ELISA法检测25 624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有反应性标本6份,采用WB及PCR确证1份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0.003 9%。结论现有数据提示苏州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为HTLV-Ⅰ/Ⅱ感染的低流行区域或非流行区域,目前对开展HTLV筛查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为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建议苏州地区对预防血液传染HTLV-Ⅰ/Ⅱ策略是对血制品坚持进行滤白处理更为合适。
- 江妮娜董丽郑雪琼潘志荣
-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群
-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2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分析抗体特异性,其中的抗-CD36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血小板抗体筛检共检出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0.55%(12/2178),其中男性5例[阳性率0.33%(5/2178)]、女性7例[阳性率1.06%(7/2178)];阳性标本中鉴定出抗-HLA-Ⅰ类2例,抗-CD361例,其余9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其中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31.3%(31/99),主要是抗-B15、抗-B35、抗-B40等特异性;另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45.5%(45/99),主要是抗-A2、抗-A11、抗-A24、抗-A29、抗-A33、抗-A66、抗-B15、抗-B35等特异性。1例抗-CD36阳性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献血者为I型CD36缺失,其外显子5发生329_330delAC突变。结论通过抗体筛检和特异性鉴定,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除常见的抗-HLA-Ⅰ类抗体外,Ⅰ型CD36缺失献血者体内还检出抗-CD36,因而开展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因供者血小板制剂中含有抗体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董丽方敏王玉珏何红红王红梅陈晔洲吴斐然段生宝汤龙海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室间质评数据在献血者ALT初筛检测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室间质评数据评估献血前ALT初筛设备性能,探讨提升献血前ALT初筛设备使用率和检测质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全国ALT室间质评数据验证、确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设立靶机。将靶机检测的ALT阳性标本在初筛干式生化分析仪进行同步检测、数据比对。结果ALT室间质评数据分析有利于完善设备的性能验证;初筛干式生化分析仪易受到温度和环境影响检测稳定性,有时与靶机差异明显。结论利用室间质评数据确定靶机后进行设备比对的模式,使ALT初筛设备的校验时效性和检测准确性都得到了补充,能够提高血液筛查的准确度、减少血液浪费。
- 江妮娜蒋佳金一鸣陆荣董丽王凯
- 关键词:室间质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生化分析仪
- 血液筛查实验室梅毒实用性筛查方案的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TPPA)3种实验方法进行应用评价,然后对梅毒的筛查方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ELISA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用胶体金法和TPPA方法进行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方法进行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共147例,其中用胶体金法方法检出79例,占54%(79/147);TPPA方法检出89例,占61%(89/147)。结论胶体金法其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可以用于采血前初筛检测,ELISA方法可以用于血液采集后的初复检筛查,最后用特异性好的TPPA方法进行确认,这种针对血液中梅毒抗体的筛查方案是从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来考虑的。
- 汤龙海金一鸣董丽江丽娜潘志荣曹谊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 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 3 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金一鸣徐军曹谊方志红董丽江妮娜王玲玲
- 关键词: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呈阳性的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大三阳(HBs 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96.0%和3.12×10~8,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86.7%和5.88×10~5,HB-s Ab和HBeAg二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0.0%和6.01×10~4,HBsAb、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45.5%和2.30×10~4,其他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均较低。以大三阳的阳性率和HBV DNA含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真实反应HBV感染和复制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治疗监测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 张辉吴冬生方敏董丽
- 关键词:乙型肝炎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 2001~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者HBV、HCV和TP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了解2001年-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清中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1-2013年无偿献血者为797 764人次,HBV阳性率为0.309%-0.593%,总阳性率为0.453%;HCV阳性率为0.211%-0.537%,总阳性率为0.347%;TP阳性率为0.038%-0.296%,总阳性率为0.207%。各年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30.61,P〈0.01;HCV:χ^2168.80,P〈0.01;TP:χ^2105.93,P〈0.01)。不同性别之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χ^20.17,P=0.68;HCV:χ^20.33,P=0.56;TP:χ^21.57,P=0.21);不同年龄段之间,HBV和HC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5.95,P〈0.01;HCV:χ^214.88,P=0.001),而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49)。混合感染中,以HBV+TP(47.5%)和TP+HCV(45.0%)的感染者居多,HBV+HCV混合感染最少(7.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和TP的感染处于一般水平,但采血机构仍要加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献血前的HBV、HCV和TP筛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 董丽曹谊张辉汤龙海江妮娜王明元金一鸣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BVHCVTP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