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岩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宣城市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安徽竹亚科植物的增订被引量:6
- 1998年
- 将产于浙皖边界清凉峰一带并在过去文献中曾被鉴定为Sinarundinarianitida,Yushaniaconfusa,Y.nitakayamensis等名称的那种合轴散生型竹种重新定名为新种天目玉山竹Y.tianmushanica;将皖南和浙西北所产并在以往曾沿用原产于日本的Pleioblastussimoni或Arundinariasimoni这两个拉丁双名作其学名的那种灌木状竹子鉴定为新种白纹短穗竹Brachystachyumalbostriatum及其新变种无毛白纹短穗竹var.glabratum;同时记述了箬竹属Indocalamus和刚竹属Phylostachys各1新变型;排除了苦竹属Pleioblastus2种2变种在安徽的分布,作出2个新异名。
- 赖广辉洪岩蔡传山
- 关键词:分类订正新分类群
- 苏浙皖毗邻地区珍稀观赏竹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 ,苏浙皖毗邻地区有 1 2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珍稀竹种。主要报道了这些竹种的分布概况、资源蕴藏量以及引种栽培现状 ,通过对产地气候等生态因子的分析 ,结合国内一些大地域的自然条件 ,确定了各竹种的适生范围。同时讨论了它们在造园中的应用 ,提出了若干保护与繁殖措施。
- 赖广辉洪岩
- 关键词:资源概况生境
- 乌哺鸡竹梅季造林成效及其出笋成竹规律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正确掌握技术要领,梅雨季节移栽乌哺鸡竹,可获得成活保存率高、发笋成竹快,新竹质量不断提高等良好成效。据笋期观测统计:乌哺鸡竹自然笋期始于4月23日,终于5月7日,历时15天;出笋盛期出笋成竹量占绝大部分,初期和后期则少;成竹率顺序为:盛期〉初期〉后期,早期退笋率相反。初期成竹径粗略大于盛期,后期最细;距母竹近则出笋早,远则迟。出笋成竹和早期退竹量随距母竹远近而表现出中距〉
- 洪岩徐玉伟
- 关键词:造林成效出笋
- 宣城竹子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被引量:2
- 2002年
- 洪岩陈建光胡雅红余海波
- 关键词:竹子资源可持续发展
- 天目山北部余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5
- 1995年
- 对天目山脉北部余脉地区进行为期5年的竹类植物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竹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本区竹类植物区系在“属”级和“种”级上均为亚热带性质;②种类比较丰富,共有竹类7属40种5变种18变型,是安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③以散生竹种为主,丛生竹类很少,是刚竹属和短穗竹属的重要分化变异中心;④地理成分复杂,东西或南北起源的一些竹种相互渗透交汇,具一定的过渡性特征;⑤缺乏竹类系统发育上古老原始的类群,属年轻的衍生区系;⑥特有成分较多。
- 赖广辉洪岩
- 关键词:竹类植物区系竹种
- 天目早竹生态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对多年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目早竹主要分布于天目山山脉、黄山山脉和白际山脉中北部地区,其分布中心在天目山脉的清凉峰一带。其生态学特性为:①适生于中、低山的阴湿区,以海拔850~1050m的阴坡、半阴坡地段生长最佳,平原和丘岗地则较差;②其气候生态幅度为年均气温8.2~15.g℃,极端低温-18℃,≥10℃年积温3100~5000℃,无霜期180~240d,年降水量1300~1900mm,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③在千枚岩、板岩、页岩等发育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表现较好,花岗岩、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则较差。据此,天目早竹可在华东、华中的中亚热带北部地区引种栽培。
- 洪岩赖广辉胡广高汪浩
- 关键词:生态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