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桃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因子表达及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因子表达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选取构建成功的6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6只,各大鼠左眼健康角膜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右眼分别予浓度为10、20、40 mg/kg体质量的大黄素50滋l滴眼,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1%DMSO溶液50滋l滴眼,4次/d。给药第3、7、14、28天每组4只大鼠用裂隙灯检查角膜混浊度。实验开始后第7天每组处死12只大鼠获取角膜组织样本,检测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炎症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组织Ⅳ型胶原(ColⅣ)、琢平滑肌肌动蛋白(琢-SM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茁1(TGF-茁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开始后第3、7、14、28天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角膜浑浊度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高剂量组低于大黄素低剂量组(均P<0.05);角膜组织炎症细胞计数及IL-2、TNF-琢、IFN-酌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均P<0.05);角膜组织ColⅣ、琢-SMA免疫荧光累积光密度值及TGF-茁1、b-F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均P<0.05)。结论大黄素可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及TGF-茁1、b-FGF表达发挥作用。
- 陈金桃徐志伟伍海建白建海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大黄素炎症因子瘢痕形成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6个月根据囊膜残留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2±3.6)个月。结果30例(30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人工晶体正位。其中双攀固定16眼,单攀固定10眼,未固定4眼。视力提高明显,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不断提高手术经验、注重术后随访下的前提下,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效、安全,是目前矫正玻璃体晶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较好的方法。
- 洪扬叶正辉张龄洁陈金桃
- 关键词:人工晶体后房型
- 高度近视儿童弱视25例临床观察
-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效果。方法 25例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儿童,经散瞳后,客观及主觉验光后,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3~6个月后复查调整镜片度数。结果上述25例儿童经过1~
- 陈金桃
- 文献传递
-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上方小梁切除术
-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与球结膜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的疗效。方法选用INFINITI超声乳化仪,采用爆破模式释放超声能量,于术眼上方透明角膜内作宽约3.2mm隧道式切口,于对侧透明角膜穿刺...
- 黄耀忠张龄洁段宏辉陈金桃
- 文献传递
- 无巩膜瓣锯齿状缝线技术固定人工晶状体脱位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无线结的巩膜层间锯齿状缝线技术(ZST)固定脱位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无巩膜瓣无线结的巩膜层间ZST重新复位固定的IOL脱位者21例(21眼),其中不全脱位者15眼,全脱位者6眼。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定期随访。之后每12个月随访1次,共4~8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的IOL位置和稳定性、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术眼IOL位置良好,无偏位或IOL瞳孔夹持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眼压正常。随访期间,所有术眼IOL均在位居中,无偏位和倾斜现象;未见IOL巩膜ZST固定处聚丙烯线头侵蚀暴露,无聚丙烯线滑脱及局部结膜充血或眼内感染者;视力稳定良好,无高眼压或继发青光眼者。结论:无巩膜瓣无线结的巩膜层间ZST固定脱位IOL效果良好,术后IOL固定牢固,无线结侵蚀暴露及眼内感染风险。
- 陈金桃张令洁段宏辉徐志伟伍海建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脱位
- 埋线式缝合法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埋线式缝合法(ES)在翼状胬肉切除(PE)及自体结膜移植术(ACT)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且符合行PE及ACT干预的原发性翼状胬肉(PP)患者68例68眼,根据不同的缝线方法将患者分为埋线式缝合法(ES)组与间断缝合法(IS)组,每组34例34眼。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上皮愈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ES组与IS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30±2.79)min和(16.44±2.81)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ES组的VAS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IS组(P<0.01);术后7 d,ES组与IS组的角膜上皮未愈合率分别为5.88%、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ES组与IS组未出现植片移位、脱落及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的发生;ES组与IS组的翼状胬肉复发率分别为2.94%、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联合ACT中运用ES较IS有助于减轻术后的疼痛刺激,且不增加手术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
- 王超军洪扬陈金桃
-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移植术间断缝合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中的疼痛反应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并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台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于2019年7─12月进行PRP治疗的DR患者55例,年龄45~72(60.7±7.9)岁,每次PRP治疗后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性别及各激光部位与疼痛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疼痛评分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均没有影响(r=-0.58,P=0.338;r=0.06,P=0.305)。患者周边部(上、下、鼻、颞)4个象限之间的疼痛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但后极部光凝疼痛评分低于周边部光凝疼痛评分(P<0.001)。结论:在DR患者行PRP术中,后极部的疼痛感轻于周边部,临床医师可优先选择无疼痛或疼痛相对较轻的部位行激光光凝术。
- 王超军陈金桃吕晓贝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激光光凝
- 表面麻醉在眼前段外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估表面麻醉在眼前段穿通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术前5—10min滴用0.5%爱尔凯因眼液行表面麻醉。结果143例中118眼麻醉效果满意,无任何痛感;22眼有轻度不适,需术中追加表麻药;只有3眼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改为其他麻醉方法。本组病例未见任何与表面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眼前段外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黄耀忠金玲艳颜管根段宏辉陈金桃陶凤萍
- 关键词:表面麻醉眼外伤眼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