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新军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发酵
  • 2篇调味
  • 2篇调味品
  • 2篇甜面酱
  • 2篇面酱
  • 1篇盐渍菜
  • 1篇液态发酵
  • 1篇质谱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色谱
  • 1篇食醋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渍菜
  • 1篇综合利用
  • 1篇总酸
  • 1篇脱色
  • 1篇温度

机构

  • 6篇河北保定槐茂...
  • 1篇北京市营养源...

作者

  • 6篇许新军
  • 5篇苏迎会
  • 4篇曹宝忠
  • 2篇马朝辉
  • 1篇王利敏
  • 1篇刘来福
  • 1篇李良
  • 1篇孙歧
  • 1篇刘江
  • 1篇赵艳平
  • 1篇王秀清

传媒

  • 4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调味品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盐渍菜卤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盐渍菜卤汁经净化处理后,应用于调味品的酿造中,解决了盐渍菜卤汁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社会节约资源,为企业提高效益,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盐渍菜卤汁综合利用方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对盐渍菜卤汁的处理和在酱油、酱类生产中的使用作了介绍,对其产品进行了感官评价、理化分析。对盐渍菜生产企业和调味品生产企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曹宝忠苏迎会许新军
关键词:盐渍菜卤汁综合利用调味品
影响甜面酱总酸过度上升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甜面酱中的总酸,一方面是微生物污染产酸,另一方面是发酵过程和灭菌及贮存过程中的非生物产酸。生物产酸主要是污染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卫生,消除污染源,严格各工艺环节操作,即可防止生物产酸,又可消除非生物产酸,生产出优秀产品。
苏迎会许新军马朝辉
关键词:甜面酱总酸乳酸菌发酵温度污染
调味品感官品评及新产品开发与食品流变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调味品的感官特性与食品流变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利用质构仪等仪器设备可以测定出调味品的某些特性,但是其不能像感官品评那样将调味品的特性综合的表达或描述出来;将调味品感官评价和食品流变学的原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起来,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对调味品工业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曹宝忠苏迎会许新军
关键词:感官品评调味品
发酵白醋生产及脱色技术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详细介绍了液态发酵白醋生产工艺的特点,发酵原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及发酵过程中影响产酸速率的因素;阐述了发酵醋醪中色泽对后期脱色处理工艺的影响。利用活性炭做吸附剂脱色处理,对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的选择以及脱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曹宝忠苏迎会许新军赵小稳
关键词:白醋脱色
槐茂甜面酱风味品质的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槐茂甜面酱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有益作用,在消费者中有良好的口碑。该实验研究了其风味物质的构成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其风味品质的香气成分和呈味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槐茂甜面酱中鉴别出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酚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共8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多种是食用香料,半定量分析表明呈香物质中醛类含量最高(8.869μg/g),其次是酯类、酮类和酚类。对槐茂产品呈味物质的分析表明,两种鲜味氨基酸和6种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2.74 g/100 g和2.14 g/100 g、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分别占18种总氨基酸(TAA)的相对含量为38%和30%、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TAA的相对含量为27.5%,而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25 g/100 g。
魏艳丽鲁绯李军许新军李霄
关键词:甜面酱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氨基酸
快速后熟液态发酵食醋
王秀清曹宝忠苏迎会马朝辉许新军李良刘来福孙歧张增坡王利敏赵艳平王卫洪刘江
该项目利用AS3.350菌株生产出活力高的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将该酶用于液态发酵醋的后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液态发酵食醋的有效成分,其pH值上升0.2单位以上,增加了液态发酵食醋的缓冲范围。改善了液态发酵食醋的的风味,降低...
关键词:
关键词:食醋液态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