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动力髋螺钉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技术。随访患者12个月,统计两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愈合率、骨折复位满意率等指标,同时给予X线摄片,采用功能恢复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满意率为100.0%(70/70),对照组骨折复位满意率为88.6%(6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不良反应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姜涛关智宇冯殿鹏
- 关键词:微创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 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则通过常规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患者康复计划的完成度对患者早期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判别,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24、15、1例,对照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15例、16例、9例,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为97.5%,对照组的康复计划完成情况为77.5%,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的24小时、术后48小时以及术后96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0.79、3.86±0.86以及3.13±0.82(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姜涛
- 关键词:疼痛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同指带指固有神经血管蒂的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应用同指带固有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9-48岁。其中示指11例,中指6例,环指3例。12例创面急诊清创后,立即行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8例创面经急诊彻底清创后,应用抗生素抗炎,于伤后3-5天行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14例供区创面直接缝合。6例供区创面切取上臂内侧皮片植皮。结果 20例皮瓣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20例患者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采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指腹,皮瓣质地血运良好,指腹轮廓良好,感觉恢复良好,静态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5mm。无对冷不耐受情况发生。手指屈伸功能近正常。结论 应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末节指腹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安全,不损伤相邻手指,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 姜涛关盛溢栾通
- 关键词:末节指腹缺损顺行岛状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