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军
- 作品数:112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教材理解:从书面表述向儿童表达的自主突破——基于教材语言的“现实化”内容解构与“儿童化”意义重构
- 2023年
- 2022年版课标背景之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经历教材字面表述的“现实化”内容解构和“儿童化”意义建构的过程,方能启迪学生积极探索相关概念的意义,主动产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知识与方法、思维与技能的自然生长,从而实现从教材语言的书面表述向儿童思维自主表达的突破,推动学生数学认知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的应然发展。下面以某版本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为例来具体阐述。
- 于正军
- 关键词:儿童化教材语言教材理解数学认知
- 增强“二次引导”的效能
- 2010年
-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进行适时、及时的“二次引导”,增强“二次引导”的效能,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 于正军
-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能力数学活动课堂教学
- 例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困惑解析与算法建构被引量:1
- 2015年
-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这里所指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理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一种"认知现实"。即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自然转化为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认知经验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泛指学生已学的知识或已经积累的学习经验,强调的是在学生"认知现实"背景下的一种知识经验的有效迁移和主动建构。笔者通过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困惑现象分析,旨在说明数学课堂教学理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现实,方能促进算法的自然建构和算理的深度理解。
- 于正军
- 关键词:竖式算理思维特点
- 激活计算经验 悟出计算思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评析
- 2018年
-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过程,是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理解知识内涵、探索数学规律、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继而促进数学'悟'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开发数学问题,才能激活他们的认知经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支撑。
- 于正军
- 增强“二次引导”的效能
- 2010年
-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进行适时的“二次引导”.增强“二次引导”的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以至高效。
- 于正军
- 关键词:数学活动思维能力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 从教材走向儿童——例谈基于“儿童视角”的例题教学
- 2015年
-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化,对教材、教师及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深度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如何设计出顺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常态的课堂理应开展"儿童视角"的例题教学,在自主运用教材的过程中促进儿童的思维持续不断地发展。一、从例题标注走向儿童思疑为了能更加接近儿童,增强教材的活泼性、人文性及趣味性,新教材在例题的重难点处以形式活泼的标注。
- 于正军
- 关键词:儿童视角教学观活泼性数学结论巩固练习
- 在“二次模糊”中建构知识——基于“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的教学思考
- 2016年
-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学生很可能会“无视”教师的“强调”与“强化”,毅然用“8+5=13(个)”进行解题,并在集体交流时异口同声回答“多5个”.究其原因:(1)学生用加法算式解答此问题,说明他们还未能体会到求“两数相差问题”的数量关系中所蕴含的减法意义,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只仅仅停留在“去掉”的含义上.因而,此时学生对于两数相差关系不能直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解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现实.(2)学生在列出“8+5=13(个)”的基础上,能异口同声地回答“多5个”。
- 于正军
- 关键词:教学思考建构知识红花
- 从认识习惯出发,培养数学“悟”性——由“认识小数”想到的
- 2010年
-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认识课”,如认数、认图形等,这些数学知识常常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要求。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有较强的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而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常常处于认识表层。而且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时而会呈现出认识上的迷惘、缺口、疑惑等状态,这些认识状态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认识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习惯出发,
- 于正军
- 关键词:小数教材安排小学阶段求知欲望
- 素养导向下课堂练习的目标转向与教学转型
- 2024年
- 数学课堂上的新知传授和巩固练习是课堂结构的两个主要教学环节,承载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共同达成的教学过程。因而,课堂上的巩固练习教学不是机械强化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也不是刻意追求“熟能生巧”的教学意境,而是需要一线教师站在儿童理解的思维视角,从深度理解的思维路径出发,有效实现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的适时转向与教学方式的应然转型,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的深度理解和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结构的应然改进,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极形成与适时发展。
- 于正军
-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型课堂练习
- 数学教学需从儿童经验出发走向深入——对“红花比黄花多1/10”的教学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每当解决相关分数实际问题时,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强调:谁是单位“1”的量?题目里面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与具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旨在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辨别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数量与实际“分率”的对应关系。但调查发现,学生往往不理解实际问题中“分率”的真正含义,只是按照教师强调的几个环节,形成了解题的模式或机械方法。
- 于正军
- 关键词:教学思考儿童经验数学教学红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