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昭然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胃癌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复发
  • 1篇影像
  • 1篇远端
  • 1篇远端胃
  • 1篇远端胃切除
  • 1篇增生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质量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后复发
  • 1篇术后吻合
  • 1篇术后吻合口
  • 1篇术后吻合口瘘

机构

  • 6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6篇苏昭然
  • 4篇王贵和
  • 3篇束宽山
  • 2篇孙学工
  • 2篇黄景山
  • 1篇李石坚
  • 1篇汤永祥
  • 1篇翟建
  • 1篇张金平
  • 1篇郑明
  • 1篇张冉
  • 1篇方淑玲

传媒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 初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计算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1例患者纳入研究,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40例,小肠部分切除术7例,结肠部分切除3例,Dixon术2例,肿瘤摘除术9例。15例患者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术后4例患者失访,57例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术后复发率为12.3%。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证实肿瘤恶性风险程度是最终危险因素(P=0.021)。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风险程度是评估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恶性风险程度评分较高的患者,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黄景山孙学工苏昭然王贵和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
区域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初步研究区域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胃癌实施国际标准化D2手术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检出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的数量,采用中位数法将随访病例分为增生组(n=18)及非增生组(n=43),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术后化疗方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50个月,非增生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9个月,log-rank检验比较增生组患者的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增生组患者(66.7%比34.9%,P=0.048)。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6个月和52.3个月,术后5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比60.5%,P=0.338)。结论区域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胃癌患者肿瘤免疫的程度,与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苏昭然王贵和束宽山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复发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CI:0.75~0.95)、0.82(95%CI:0.70~0.91)和0.84(95%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CI:0.53~0.92)、0.73(95%CI:0.50~0.90)和0.76(95%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张冉汤永祥翟建苏昭然李石坚张金平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初步研究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术前及术中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2.43%)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81例(97.57%)康复。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联合脏器切除率、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在康复组与吻合口瘘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避免手术操作导致的联合脏器切除、谨慎选择高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
束宽山孙学工苏昭然王贵和黄景山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吻合口瘘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初步研究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联合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病例资料,行相关临床观察并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6例病人均成功实施计划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器官及组织副损伤情况。肿瘤距下切缘距离(4.5±1.3) cm,肿瘤距上切缘距离(7.9±1.6) cm,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27.6枚。本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 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病人术后6个月时均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5例病人造影剂均在30 min中内完全排空,1例病人出现食管造影剂反流,无反酸及餐后反流症状。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胃排空障碍和胆汁反流的发生,特别适合于分期较晚或肿瘤较大的胃窦癌病人。
苏昭然束宽山郑明王贵和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
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探讨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某三甲医院联盟的医联体二级医院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由医联体系统转诊入院进行分组,直接收治于二级医院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医联体转诊入院的2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宁疗护,观察组利用医联体网络平台实施多学科参与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采用心理痛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2组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Z=-2.065,P=0.039;Z=-0.191,P<0.001),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能够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焦虑,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洁方淑玲苏昭然方圆
关键词:安宁疗护晚期恶性肿瘤焦虑生命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