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
-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徽省2005年与2011年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为了解安徽省2005和2011年度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的差别,为进一步作好性病报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全省2005和2011年淋病与梅毒病例网络直报数据中抽取3、5、8和11日的资料,分析病例报告情况。结果全省2005年3、5、8和11月梅毒报告覆盖率分别为65.71%、73.33%、82.86%和75.23%,而2011梅毒报告覆盖率分别为98.10%、99.05%、98.10%和99.05%;全省淋病2005年报告覆盖率分别为82.86%、84.76%、80.00%和81.90%,而2011年报告覆盖率分别为58.10%、69.52%、63.81%和63.81%。2005年和2011年梅毒报告准确率分别72.93%及98.17%,2005年和2011年淋病报告准确率分别为69.26%及97.86%。讨论 2005到2011年间,安徽省梅毒报告覆盖率有所提高,而淋病报告覆盖率有所下降。同时梅毒与淋病的报告准确性有所上升。
- 刘姝颖李延庆孟庆联崔俊
- 关键词:梅毒淋病
- 安徽省2015年先天梅毒发病率的估算
- 2018年
- 目的估算安徽省2015年先天梅毒发病率。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母婴阻断直报系统中安徽省2015年报告的先天梅毒人数,根据安徽省助产机构年报表获取2015年新生儿活产数,对全省15家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核实调查。据此进行先天梅毒发病水平的估算。结果 2015年传染病直报系统共报告先天梅毒323例,母婴阻断直报系统报告5例先天梅毒,助产机构共报告活产数751 132人。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数据为基础,测算出2015年全省先天梅毒人数约为128~200例,为实际上报病例数(323例)的39.3%~61.9%,先天梅毒发病率约为17.0/10万~26.6/10万;根据母婴阻断直报系统数据,测算出2015年全省先天梅毒人数为99~158例,为实际上报病例数的19.8~31.6倍,先天梅毒发病率约为13.2/10万~21.0/10万。结论采用两种估算方法测算安徽省2015年先天梅毒发病率在13/10万~26/10万之间。
- 刘姝颖计国平马新王冠群崔俊
- 关键词:先天梅毒母婴阻断
- 安徽省性病门诊艾滋病VCT项目评价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对2006年安徽省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在全省26个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并对33 708名求询者的主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1年内共为33 708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28 666人,检出阳性者295例,阳性率为1.03%;与我国成人总人口感染率水平0.1%比较,经u检验,P<0.005。但也存在着VCT宣传效果不理想、性乱人群覆盖率较低等问题。结论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高效地发现HIV感染者,为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应加强VCT网络建设和规范管理。
- 孟庆联龚向东刘姝颖葛凤琴崔俊张丽萍
-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 2016-2018年安徽省梅毒监测病例重复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在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里下载2016-2018年安徽省梅毒报告个案,剔除无效个案后,按照7项指标(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现住址编码)组合5种查重方案,用SPSS17.0进行查重。结果示2016-2018年当年重报率分别为5.65%,5.91%,5.85%,梅毒发病率为37.1427/10万,41.9059/10万,40.8918/10万,去除重报后发病率分别为35.0444/10万,39.4311/10万,38.4977/10万;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跨年重报率分别为8.28%和9.64%。一期二期梅毒重报率高于隐性梅毒。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及妇幼专科机构的梅毒重报率高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 刘姝颖王冠群孟庆联崔俊
- 关键词:梅毒
- 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梅毒、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间,全省共报告淋病33 014例,报告发病率从12.04/10万上升到5.08/10万;报告梅毒44 059例,报告发病率从5.16/10万上升到17.18/10万;历年梅毒及淋病的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组;淋病报告病例数男性显著超过女性,男女性别比达6.59∶1;而男女性梅毒总报告病例数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05∶1。结论 2004~2010年,安徽省梅毒增长迅速,而淋病呈现下降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 刘姝颖李延庆孟庆联崔俊张丽萍
- 关键词:梅毒淋病
- 2015年安徽省先天梅毒直报系统病例核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明确2015年安徽省传染病直报系统和母婴阻断直报系统中报告的先天梅毒人数的准确性。方法:下载传染病和母婴阻断直报系统中先天性梅毒报告人数最多的5个市的患者资料,进行核查。结果:纠正重报和漏报后传染病直报系统应报194例,符合先天梅毒4例(2.1%)、非先天梅毒8例(4.1%),疑似先天梅毒182例(93.8%)。母婴阻断直报系统报告1例,为确诊病例。结论:母婴阻断信息系统上报的先天梅毒人数太少,而传染病信息系统上报的先天梅毒多为疑似病例,两个系统的报告例数均不宜直接用于计算先天梅毒发病率。
- 刘姝颖计国平马新王冠群崔俊徐增辉
- 关键词:先天梅毒传染病报告母婴阻断
- 安徽省2003~2007年性传播疾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分析安徽省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动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2003~2007年法定报告性病的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累计报告性病153411例,年均发病率为47.08/10万。疾病流行谱发生改变,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03~2007年间男性性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但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以20~49岁为高发年龄段,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为主。地区分布特点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发病率较高。结论安徽省性病发病总体稳中有降,性病的流行谱发生一定改变,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性病尤其梅毒依然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的流行蔓延。
- 李延庆刘姝颖张丽萍崔俊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
- 安徽省梅毒流行形势与防治措施被引量:10
- 2019年
-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近年在安徽省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居全省乙类传染病第三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更好落实国家梅毒控制规划,构建综合防控机制,有效遏制梅毒快速增长态势,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文就安徽省梅毒流行形势、防控策略以及具体防治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实现梅毒规划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 刘姝颖李延庆孟庆联王冠群崔俊张丽萍
- 关键词:梅毒
- 安徽省梅毒防治规划中妇幼指标的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5年梅毒防治规划中妇幼保健指标的进展和达标情况。方法利用安徽省梅毒防治规划中期评估数据以及补充调查数据,收集到所有妇幼保健指标的数据。将指标值与中期评估标准进行比较,判断达标程度和计算差距。结果 2015年,安徽省孕产妇接受梅毒检测的比例为99.52%,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67.41%,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77.60%,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1年随访率为92.36%,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47.25/10万。按照中期评估的考评标准,农村5项指标均达标,城市有3项未达标,包括孕产妇和婴儿规范诊疗比例以及先天梅毒发病率。所有县(市、区)的孕产妇检测比例均达标,绝大多数县(市、区)的婴儿随访率达标比例均在90%以上。只有59.0%的县(市、区)和44.9%的城市区孕产妇诊疗比例达标,其他指标达标比例均超过60%。结论安徽省城市地区的孕产妇和婴儿规范诊疗比例以及先天梅毒发病率等3个指标未达标,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力度,尤其是孕产妇梅毒诊断和治疗,以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率。
- 计国平刘姝颖秦金燕王冠群崔俊马新
- 关键词:梅毒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