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2篇不孕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诊治
  • 1篇妊娠
  • 1篇妊娠率
  • 1篇手术
  • 1篇手术诊治
  • 1篇女性
  • 1篇子宫不规则出...
  • 1篇子宫腺
  • 1篇子宫腺肌
  • 1篇子宫腺肌病
  • 1篇腺肌病
  • 1篇肌病
  • 1篇宫腹腔镜
  • 1篇宫腹腔镜联合

机构

  • 3篇安徽省无为县...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3篇刘晓敏
  • 1篇卫兵
  • 1篇王素敏
  • 1篇黄晓兵
  • 1篇卫兵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子宫腺肌病和不孕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通常情况下,子宫腺肌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该病常发生于45~50多岁的妇女。因此,不可能评估其与不孕症的关系。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流行病学的数据证明子宫腺肌病和生育能力低下存在确切关系。目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在更早时期提供一种非侵袭性的诊断,国内外许多报道都证明药物、手术或者联合治疗能恢复子宫腺肌病妇女的生育能力,间接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研究显示,在功能水平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结合带或者子宫肌层内存在一些扰乱子宫收缩的异常现象,推测与生育能力低下有关。还有一些相关证据来源于实验数据,如在狒狒体内,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与原发性不孕密切相关。关于子宫腺肌病妇女正常和异常子宫内膜的研究,间接证明子宫内膜功能性和容受性的改变与不孕症相关。总之,根据系统的临床研究,有充分的间接证据证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存在联系。
刘晓敏卫兵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和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和手术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42例,术后妊娠率30.95%;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术后妊娠率31.25%;多囊卵巢综合征6例,术后妊娠率50.00%;子宫腔良性病变5例,术后妊娠率40.00%;生殖器结核2例,术后未妊娠;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均为2例,术后妊娠率均为50.00%;正常盆腔3例,术后妊娠率66.6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的诊治上有重要作用。
刘晓敏卫兵
关键词:腹腔镜宫腔镜不孕症妊娠率
机械性子宫内膜预处理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机械性子宫内膜预处理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6月~2006年2月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112例,手术前采用吸、刮宫的方式处理子宫内膜。结果:112例患者经吸、刮宫后,术中子宫内膜变薄,宫腔形态清晰,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2min,出血量5~50ml,平均20ml,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TURP综合征、子宫穿孔、空气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到22个月,月经改善率达90%以上。结论:机械性子宫内膜预处理是快速、简单、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的子宫内膜预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宫腔镜电切手术前的子宫内膜准备。
刘晓敏王素敏黄晓兵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不规则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