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滔

作品数:32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骨折
  • 9篇关节
  • 7篇关节置换
  • 6篇腰椎
  • 6篇置换术
  • 6篇股骨
  • 4篇椎体
  • 4篇疗效
  • 3篇胸腰椎
  • 3篇植骨
  • 3篇手术
  • 3篇缺损
  • 3篇转子间
  • 3篇转子间骨折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术
  • 3篇微创
  • 3篇膝关节

机构

  • 30篇合川区人民医...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0篇陈滔
  • 12篇邹文
  • 10篇朱美忠
  • 10篇周鹏程
  • 5篇伍庆
  • 3篇何苗
  • 3篇蒲海波
  • 3篇王成光
  • 2篇权正学
  • 2篇郭梅
  • 2篇张波
  • 2篇胡义军
  • 2篇邓红丽
  • 2篇陈扬
  • 1篇刘孙伟
  • 1篇刘渤
  • 1篇蒋电明
  • 1篇王子明
  • 1篇邓忠良
  • 1篇黄伟

传媒

  • 9篇重庆医学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南军医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闭合复位并经皮穿针固定、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探讨其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7例实施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31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8~20周,研究组全部骨性愈合(100%),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5%,P<0.05);愈合时间(11.2±1.4)周短于对照组(15.8±1.1)周(P<0.05);肩关节评分优良率(91.74%)明显高于对照组(55.68%,P<0.01)。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的微创技术方法。
陈滔朱美忠伍庆荆安龙刘孙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交叉针内固定老年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肢体骨缺损应用87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四肢骨缺损术中填充植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四肢骨手术后骨缺损,包括四肢松质骨暴力压缩骨折导致骨缺损和干骺端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填充植骨。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分别摄x线片及CT,观察骨缺损的修复生长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8个月),伤VI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非特异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X线片和CT检查示:术后骨缺损区域填充良好,密度较松质骨稍低,材料与周围骨边界清楚;术后1个月,骨缺损区密度逐渐升高,可见植骨周围模糊,有少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骨缺损区密度明显升高,植骨周围间隙开始向中心融合成片,更多新生骨痂影融合;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密度明显升高,大量新生骨痂形成。临床骨愈合时间为术后3~7个月,平均3.8个月,愈合率为91.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用于治疗四肢骨缺损,能与植骨区骨生长融合,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缺损植骨填充材料。
朱美忠李晓斌陈滔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缺损人工骨
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究临床经前外侧做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前外侧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各34例。传统组行经后外侧做切口术,前外侧组行经前外侧做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情况及2年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前外侧组较传统组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前外侧组为11.8%(4/34),传统组高达23.5%(8/34),传统组较前外侧组并发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经前外侧做切口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较快,医生可根据患者相关情况选择手术。
荆安龙陈滔邹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防止对策。方法:收治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其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结果:导致出现并发症的种类主要有手术切口感染等,可通过手术前后的有效干预进行预防(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若术后出现并发症,早期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蒲海波陈滔周鹏程秦贵勇王成光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并发症
关节镜对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未明确诊断的膝关节疼痛患者7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MRI、X线检查及膝关节镜诊断性探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膝关节不典型疼痛关节镜探查结果显示:滑膜炎1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髌下脂肪垫肥厚11例,骨性关节炎23例,关节游离体10例。与术前比较,最后1次随访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t=4.72,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t=8.77,P<0.05),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对诊断膝关节不典型疼痛至关重要,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
荆安龙黄伟陈滔邹文郭梅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疼痛
运用小腿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体会.方法2011年至2013年间我院运用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年龄32.5岁.交通事故16例,石块等重物砸伤...
何苗陈滔邹文
关键词: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软组织缺损
双极型人工肩关节置换在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极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同时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5%。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1°、前屈95°、外旋35°、内旋至L2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肌力平均为4.6分、4.3分、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8分,X线片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或断裂。结论对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双极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
陈滔周鹏程荆安龙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粉碎性骨折
骨科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变化及其准确性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诊断骨科患者围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指标变化及其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围术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54例;年龄18~76岁[(46.3 ± 11.2)岁]。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行单侧THA治疗54例,骨性关节炎行单侧TKA治疗36例,股骨近端骨折行PFNA治疗19例。47例确诊VTE(VTE组),62例未发生VTE(非VTE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术后1,3,5,7 d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VTE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两组入院时各项指标均低于术后各时相点,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或0.01)。与非VTE组比较,VTE组术后各时相点D-二聚体、IL-18和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或0.01)。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 CI 0.729~0.88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5.5 μ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0%、79.0%,约登指数为0.670;IL-18的AUC为0.817,95% CI 0.719~0.85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293.5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0%、87.1%,约登指数为0.457;VEGF的AUC为0.837,95% CI 0.784~0.918,此时最佳截断值为510.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79.0%,约登指数为0.583。联合D-二聚体、IL-18和VEGF的AUC为0.870,95% CI 0.747~0.9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2%、83.4%,约登指数为0.606。 结论:对于骨科围术期患者VTE的诊断,血清VEGF有一定的准确性,血清IL-18则准确性不高,但可通过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IL-18和VEGF,提高对VTE诊断的准确性。
王成光周鹏程邹文伍庆陈滔秦贵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围手术期医护
电磁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1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26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2.2±0.3)cm],Cobb′s角[(7.6±4.5)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8)分]、活动能力评分[(1.3±0.8)分]与术前[分别为(1.8±0.5)cm、(28.6±3.5)度、(8.0±1.5)、(2.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而且视野清楚,减少人体X线辐射量,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
邹文朱美忠胡天志陈滔张波邓忠良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电磁导航
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45例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2例行传统手术入路(对照组),23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观察组)。随访时间均>1年。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矫正率、外周血肌酸激酶(CK)、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CK-MB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VAS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K:术后24 h及3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固定效果和传统组一样,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蒲海波陈滔周鹏程王成光秦贵勇
关键词:肌间隙入路胸腰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