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梅芬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遗传学
  • 1篇多态现象
  • 1篇胱硫醚
  • 1篇胱硫醚-Β-...
  • 1篇精神病
  • 1篇精神分裂症
  • 1篇抗精神病
  • 1篇抗精神病药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肥胖
  • 1篇分裂症
  • 1篇G蛋白Β3亚...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太仓市第三人...
  • 1篇常熟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张文跃
  • 2篇祁小飞
  • 2篇顾凤华
  • 2篇王梅芬
  • 2篇韩晓东
  • 1篇杨忠

传媒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G919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对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0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CBS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1)所有受检者均未发现CBS基因T833C、G919A多态性,但在下游8-9内含子33bp处检测到G—A突变;病例组见G/A杂合和A/A纯合,对照组仅见G/A杂合。(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G→A突变的基因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8.07%)高于对照组(3.43%)(x2=3.92,P:0.048,OR=2.47,95%CI=1.01-6.05)。(3)各临床亚组与对照组在G→A突变的基因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但阳性组和晚发组A等位基因频率(8.70%,8.93%)高于对照组(3.43%)(x2=4.35,P=0.037,OR=2.68,95%CI=1.06—6.77;x2=4.29,P=0.038.OR=2.76,95%CI=1.06~6.43)。结论CBS基因T833C、G919A突变很低,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CBS基因8-9内含子33bp处G—A突变可能是晚发、阳性型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子之一。
张文跃祁小飞王梅芬宣春明顾凤华韩晓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胱硫醚-Β-合成酶遗传学多态现象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成肥胖组(62例)和非肥胖组(64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技术测定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脂、血尿酸(UA)水平。结果(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均发现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并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率;(2)肥胖组基因型频率(CC17.75%,CT58.06%,TF24.19%)与非肥胖组(CC18.75%,CT62.50%,1Tr1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肥胖组等位基因频率(C46.77%,T53.23%)与非肥胖组(C50%,T50%)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3)不同基因型之间BMI、FBG、2hPBG、血脂、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携T等位基因(CT型+1Tr型)与非携T等位基因者(CC型)之间BMI、FBG、2hPBC、血脂、UA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NB3基因C825T多态f生可能不是抗精神病药源}生肥胖的基因危险因素。
张文跃祁小飞杨忠王梅芬顾凤华宣春明韩晓东
关键词:G蛋白Β3亚单位遗传学多态性抗精神病药肥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