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
-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给予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患者,服用等量安慰剂,采取低嘌呤饮食控制。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尿酸变化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在尿素氮、肌酐、血尿酸、钠离子、钾离子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5.10%,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0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合并肾衰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高尿酸血症程度,减少尿盐堆积沉淀,改善肾脏组织血液微循环,有效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肾小管损伤,减少肾小球硬化,从而抑制患者肾衰进一步发展。其临床选择优势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应用。
- 刘梅郑峰夏燕平臧秀娟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肾衰
- 肾小球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肌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其对肾硬化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4组,利用肾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α-SMA、胶原Ⅲ(Col-Ⅲ)表达与患者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镜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着色深浅程度及分布,用MetuMorph图像处理系统,测出灰度按半定量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不同的表达,随硬化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显著增加。TGF-β1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的系膜基质区、新月体中和小管间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间质成纤维细胞胞浆中、间质基质区和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区。α-SMA的表达在MsPGN组最高,而FSGS,SGN肾小球上几乎无α-SMA的表达,在肾间质中α-SMA的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显著增加。肾硬化中TGF-β1表达量与患者Scr和Ccr之间呈正相关,α-SMA、Col-Ⅲ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量与患者Scr和Ccr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在肾硬化形成过程中,TGF-β1是重要的促发因素,肾硬化病变的初期,炎症反应使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活化,分泌TGF-β1增加,TGF-β1进一步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成纤维细胞等,使表型转化为Myo-FB,Myo-FB合成和释放TGF-β1,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硬化形成。
- 臧秀娟刘梅宋莹郑峰夏燕萍王红蕊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肌成纤维细胞肾小球疾病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异位钙化1例
- 2009年
- 刘梅臧秀娟宋莹夏燕平郑峰
- 关键词:透析患者维持性钙化腹膜
- 4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位置的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刘梅张菊香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管尿毒症腹透管移位
- 上海市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现况分析被引量:39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病率,肾毒性药物种类、预后,为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患者资料来源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上海17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的ARF患者登记表,从中将药物性ARF患者挑出并记录其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在1200例各种原因的ARF患者中,药物性ARF共347例(28.9%)。男224例,女123例,年龄(58±20)岁,60岁以上占51.0%。发生于非手术科室的药物性ARF以社区获得性为主(60.2%)。在非手术科室中医院获得性的药物性ARF的发生率在肾脏科最低,仅为9.5%,而在血液科、心血管科及神内科较高。发生于手术科室的药物性ARF则以医院获得性为主(55.7%)。其中医院获得性的药物性ARF在肝移植科,神外科和心胸外科中发生率较高,而泌尿外科较低。合并的基础疾病以慢性肾脏疾病较常见(69例,占19.9%),之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59例(17.0%),糖尿病43例(12.4%),高血压41例(11.8%),冠心病20例(5.8%)。肾活检病理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8例(37.5%),急性间质性肾炎11例(22.9%),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6例(12.5%)。肾毒性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166例(47.8%),主要为氨基糖甙类(17.0%)与头孢菌素类(12.7%);其次为利尿剂77例(22.2%)和造影剂46例(13.3%);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占22.5%。119例患者(34.3%)行肾脏替代治疗。院内死亡患者100例(28.8%)。存活患者中,188例(54.2%)。肾脏完全恢复,42例(12.1%)肾脏部分恢复,17例(4.9%)肾脏死亡。结论药物性ARF的发病率较高,往往与多种致病因素联合作用,多发于存在基础合并症的老年患者。氨基糖甙类、头�
- 车妙琳严玉澄张芸顾勇汪年松陈楠毛佩菊张金元丁小强袁伟杰梅长林姚建樊雨良周毅张薇朱汉威刘梅金惠敏钱家麒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药物毒性发病率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GAL组;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fas、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NGAL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8.6+3.4)/HP比(20.8±3.7)/HP,P〈0.05];NGAL组肾组织fasmRNA(2.34+0.51比6.84±2.34,P〈0.05)、fas蛋白(0.65±0.05比0.95±0.08,P〈0.05)表达显著下调,bcl-2蛋白(0.33±0.05比0.24±0.03,P〈0.05)表达显著上调,但bcl-2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 臧秀娟宫丽洪海娟姜燕郑峰刘梅于青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蛋白中性粒细胞
- 可调钠配合超滤模式及低温透析防止透析低血压被引量:2
- 2007年
- 刘梅刘海英宋莹郑峰翁荷英万卫平诸雪莲
- 关键词:透析低血压超滤模式低温透析可调钠血液净化技术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