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 作品数:93 被引量:54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社会学 更多>>
国际关系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 被引量:3 2019年 2019年3月,我及其他一些中国学者出席了国际研究学会(ISA)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大会。这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界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会议,有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关系学者出席了大会,从中可以观察到,国际关系学(IR)已成为一门全球性的学科。2019年也被很多人视为国际关系学科建立100周年的年份,这是从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以伍德罗·威尔逊命名的讲席以及专门的国际政治系(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算起的。 任晓关键词: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理性、共和与国际和平——康德“永久和平论”在国际思想史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05年 任晓关键词:思想史 国际政治理论 自由主义 思想资源 理论家 脉络 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被引量:35 2003年 意识形态是影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从三个层次上认识意识形态概念,即世界观、思想和信念体系以及政策的掩饰和包装。意识形态作为看世界的方式,作为整合社会不同观念的工具,作为对外政策的合理化“证明”,在具体政策影响上是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有其深刻的作用,但是不应超越历史,忽视历史内容的必要限度,而应从历史中去寻找根由。以美国为例分析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可以发现,美国对外政策中存在着“天定命运”、“美国例外”和自奉的“利他主义”等几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但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精英或大众的认同基础,因此,必须客观而细致地辨析和认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任晓 赵可金 等关键词:意识形态 外交政策 国际问题研究断想 被引量:7 1998年 国际问题研究断想,说白了,是对这一领域的一种反思。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对国际问题研究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断想”由12个断片组成,内容涉及国际问题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任晓关键词:理论思维 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略 被引量:1 1999年 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战略选择的主体是优势战略,并包含多边主义战略和平衡战略的某些成分,基本上是一种通过有重点。 任晓关键词:冷战 外交战略 孤立主义 多边主义 军事 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试图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实践,构建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中国的对外行为,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对外援助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现象。在吸收已有对外援助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动因—关系”理论分析框架。“动因—关系”理论框架的起点在于国家行为的目的性,前提假设是国家进行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有动因的。在动因驱动下,国家开始对外援助。 任晓 郭小琴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 政治 不发达国家 人道主义援助 受援国 伙伴关系 中国行政改革:目标与趋势 被引量:19 1994年 中国行政改革:目标与趋势任晓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以世界格局的重大转变和重组为其特征的。世界进入了冷战后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革时代,国际竞争也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时期,国际间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赛日趋激烈,参与这场竞... 任晓关键词:中国行政改革 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政府能力 收入分配 论东亚“共生体系”原理--对外关系思想和制度研究之一 被引量:58 2013年 在质疑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观的基础上,作者主张从欧洲或西方以外地区的本土出发,确立世界秩序研究的自主性,也即东亚秩序的自主性。通过对多年来人们习见的"中华世界秩序"说、"天朝礼治体系"说尤其是"朝贡体系"说等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作者认为,在东亚长期存在和延续的内生秩序有其内在理路。传统东亚秩序是一个共生体系或秩序,地区内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均能在这一体系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相互间形成了处理彼此关系的一系列原则、规范、行为准则等,成为在若干个世纪中这一共生体系运作的条件。这一体系又是多中心的,并非单一中心的等级秩序。构成东亚内生体系的框架以及这种内生秩序运作方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多种互动方式、朝贡贸易、自愿交往、和平共生以及共同合法性,其中每一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们是构成和维系这一共生体系的原理,也是东亚内生秩序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秩序的特征。 任晓关键词:朝贡关系 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方位 被引量:4 2003年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1世纪初的中国尚处于这一过程的初期或为此奠定基础的阶段。本文对中国和平崛起内涵的界定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方式和途径是和平的,其价值指向也是和平的。21世纪初的中国,国力正在上升之中,但国家的底气还不足,在很多问题上仍感到力不从心。此时战略与政策的选择决定着今后20年左右时间里我们能否再上一个台阶,使国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进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21世纪头20年对于中国也将是一个逐步化解各种矛盾的时期,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我们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此期间有可能会出现对战略机遇的种种干扰,其中来自国内的可能性大于来自国外,因此,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好国内的问题。 任晓关键词:历史方位 和平外交政策 研究和理解中国的国际责任 被引量:11 2007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也将"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此前。 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