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优化系数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复杂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了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文中采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程的优化系数,进而改进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的成像。通过对15°及45°方程与精确频散方程的相对误差的计算,以及对Marmousi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证明在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应用切比雪夫有理逼近优化系数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 罗仁泽黄元溢闽超张玮傅丽容高明
- 关键词: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陡倾角
- 几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效果的对比被引量:14
- 2011年
- 在回顾叠前深度偏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克希霍夫积分法、波动方程法、逆时偏移。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波场成像方法、适用性、近地表条件敏感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比偏移剖面,比较不同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指出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叠前深度偏移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 黄元溢罗仁泽王进海张敏李爱军张玮唐涛
-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逆时偏移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 2024年
- 为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力学特性,结合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场问题,采用三轴压缩实验定量研究了围压、流体和加载速率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变化的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试样最大主应力差、弹性模量均随着围压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其微观原因在于围压增大使岩石内部质点彼此之间距离缩短,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颗粒之间不易离散;砂岩试样经历低围压脆性→脆—韧性转换→高围压韧性变形破裂演化的过程。与干燥砂岩试样相比,纯净水浸泡样、150 g/L溶液浸泡样、250 g/L溶液浸泡样和350 g/L溶液浸泡样弹性模量降低幅度分别为67.71%、61.45%、64.69%和57.32%,纯净水浸泡造成的降低幅度最大,流体矿化度的升高能够减弱岩石力学参数弱化的趋势;晶体表面结晶和双电层厚度变化是上述变化规律的重要控制因素。在较低的加载速率条件时,砂岩试样的最大主应力差、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值都较小,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增速较快;当加载速率达到一定关键数值之后(本次实验为0.05 mm/min左右),岩石力学参数值增速变缓。
- 徐珂鞠玮张辉梁艳尹国庆王志民徐浩然张玮梁景瑞
- 关键词:岩石力学性质加载速率流体类型巴什基奇克组白垩系塔里木盆地
- 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分层变形特征及演化
- 通过分析地面地质图、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对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变形样式进行解析得出: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几何学特点。以古近系上部吉迪克组膏泥岩分隔,分为膏泥岩上变形层、膏泥岩变形层、膏泥岩下变形...
- 张玮吕惠贤吴少军徐冠洪英霖
- 关键词:构造样式塑性变形
- 库车坳陷应力状态转换特征及其地质与力学响应
- 2024年
- 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古应力状态转换特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喜马拉雅晚期应力场三维分布并准确地厘定了古应力状态。通过分析古应力状态与宏观构造样式、裂缝产状及储层物性的关系,系统揭示了古应力状态转换的地质与力学响应,最后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古应力状态转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在喜马拉雅晚期6500~7500 m的深度区间逐渐由逆冲型应力场转换为走滑型应力场;6500 m之上为逆冲型应力场,压实减孔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均不利于裂缝发育;7500 m之下为走滑型应力场,有利于储层孔隙保存和岩石破裂成缝。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库车坳陷构造、储层和岩石力学性质的认识,并认为古应力状态转换是克拉苏构造带超深部储层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力学基础,其发现对克拉苏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张辉张冠杰徐珂尹国庆王志民罗洋王海应张滨鑫梁景瑞袁芳赵崴张玮卢星
- 关键词:地质力学克拉苏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