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郏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2篇心功能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慢性充血性
  • 2篇慢性充血性心...
  • 2篇绞痛
  • 2篇阿司匹林
  • 2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充血性
  • 2篇充血性心力衰...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地尔硫卓
  • 1篇调脂

机构

  • 7篇郏县人民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7篇刘亚平
  • 1篇简立国
  • 1篇张宗阳
  • 1篇王水红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淮海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62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地尔硫卓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移位、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以及心肌耗氧量等,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ST段移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A组,持续时间短于A组,ST段移位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下降,B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耗氧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刘亚平李素娇叶林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地尔硫卓通心络胶囊
他汀类调脂药物新变革
2012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变革。方法:随机抽取5年来住院患者65例。分别用他汀类和不用他汀类药物比较死亡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5年后效果比较,A组冠心病4例,脑卒中8例;B组冠心病10例,脑卒中15例。A组死亡率11%,B组4%。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新变革,认识转变推动治疗地位提升,逐渐摆脱基线LDL-C束缚。
刘亚平
关键词:他汀类调脂药物
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心力衰竭预后,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成为目前心力衰竭的一道新曙光,观察50例治疗均为0.5年以上,进一步证实其良好的临床效果。
刘亚平
关键词:倍他乐克降低死亡率
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124例慢性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心率(HR)、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NT-pro BNP、Hcy水平、HR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CHF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心功能及血清NT-pro BNP、Hcy水平、减慢心率.
刘亚平李素娇叶林
关键词:酒石酸美托洛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对TIA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其中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与纤维蛋白原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14d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改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万迎杰简立国张宗阳王水红李素娇刘程光刘亚平魏科辉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
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螺内酯联合治疗肺心病并心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2011年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多发病,基础治疗联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螺内酯40mg,1次/日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刘亚平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螺内酯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预后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对照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总恢复率和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血小板形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亚平
关键词: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