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体
  • 2篇种群
  • 2篇莱姆
  • 2篇莱姆病
  • 1篇东宁口岸
  • 1篇疫源
  • 1篇疫源地
  • 1篇鼠形动物
  • 1篇种群构成
  • 1篇种群特征
  • 1篇携带病原体
  • 1篇立克次体
  • 1篇螺旋体
  • 1篇莱姆病螺旋体
  • 1篇寄生蚤
  • 1篇病原
  • 1篇病原体

机构

  • 3篇绥芬河出入境...

作者

  • 3篇呼满霞
  • 3篇孙立军
  • 3篇张健
  • 3篇范东辉
  • 2篇何浩
  • 1篇张少华

传媒

  • 1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龙江七口岸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种群构成的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蚤的种群分布,为卫生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7口岸及周边地区布鼠夹,将7个口岸按地理景观分为4类生态环境,采用夹夜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72只,隶属于2目4科10属13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棕背?。采集鼠体表寄生蚤443只,染蚤率为35.49%,染蚤指数为0.63。结论7个口岸各生态环境的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种群生态特征明显。
范东辉杨丽炜张少华呼满霞张健孙立军李明井庆华
关键词:鼠形动物种群构成
黑龙江东部七口岸蜱种群特征及携带莱姆病病原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东部七口岸蜱的种群特征及其感染的莱姆病病原体。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接种于BSKⅡ培养基,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在七口岸共施蜱180人工小时,采集成蜱6554只,隶属于1科3属5种,其中长角血蜱为口岸蜱类新记录。主要种群为:森林革蜱(37.2%),全沟硬蜱(31.6%).嗜群血蜱(27.6%);不同口岸和生境蜱种群构成有所不同。从东宁、同江口岸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3株。结论基本查清黑龙江省东部七口岸蜱的种群构成,东宁、同江口岸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范东辉呼满霞何浩张健孙立军井庆华杨丽炜孙秀峰李明杨军崔永民韩成军周庆华
关键词:种群特征莱姆病螺旋体
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种群及携带病原体的调查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的种群生态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选择4种不同生境进行蜱类采集;接种于豚鼠分离立克次体;接种于BSKⅡ培养基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共采集蜱6 354只,隶属于1科3属4种:1983~1985年共采集成蜱3 539只,接种豚鼠获得立克次体14株;2002年共采集成蜱2 815只,平均密度为31.6只/人工小时,获得莱姆病螺旋体1株。结论基本查清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的种群构成,两口岸密度较高,种群生态特征明显,显示存在急性蜱传斑点热和莱姆病疫源地。
范东辉杨丽炜杨军呼满霞周庆华何浩张健孙立军孙秀峰李明崔永民韩成军井庆华
关键词:立克次体莱姆病疫源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