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血站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
- 2003年
- 冯雅芳
-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血小板护理
- 采血人员综合素质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采血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无偿献血的关系。方法 1 999— 2 0 0 3年每年 1 0月份的献血员作为观察对象 ,通过对献血不足量、献血反应、二针采血、回头献血、一次献血 40 0ml等进行比较 ,分析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开展优质服务尤其提高采血人员个人修养、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与献血工作的关系。结果 献血不足量人数、献血反应人数和二针采血率有明显减少 ,回头献血率、一次献血 40 0ml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 吴艳丽冯雅芳周梅
- 关键词:采血人员无偿献血静脉采血
- MCS^+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性红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应用于治疗性红细胞采集(TE)时的操作要点和临床观察指标。方法采用治疗性自体红细胞采集(TAE)程序,选择随机等量补充补偿液,不加添加剂模式。比较采集前后的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B超等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比较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值与实际采后的外周血HCT的差别。结果6例病人采集后外周血血常规(血Rt)示RBC、HCT、HGB均明显下降,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脾肿大的患者B超均明显缩小;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均比实际采后外周血H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TE是安全有效的。
- 吴艳丽卢岑冯雅芳
- 关键词:治疗性
- 循证护理预防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持续渗血的效果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持续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的60例白血病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延续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置管渗血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表中的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表中的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表中的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中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负面情绪评分中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负面情绪评分中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置管后渗血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PICC穿刺置管后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渗血情况的发生。
- 侯妙婷冯雅芳陈荣伴谭美仲陈健清
- 关键词:循证护理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质量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掌握无偿献血工作中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安全、可靠。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使用配有 7号针头的一次性 5ml注射器或配有 1 6号针头的一次性采血袋 ,盛装于内加 4 %EDTA钠抗凝剂 0 .2ml的一次性硬试管 ,放在试管架中 ,用贮运箱存放 ,汽车运回血站。从静脉选择、正确绑扎止血带、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持血流畅顺、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避免昆虫、粉尘污染等方面 ,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凝血 ;从避免洗板不洁或血液外溅等方面防止血液标本交叉污染 ,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 ,防日照等方面防止血液标本发生理化反应。结果 在 1 5992 0份血液标本中 ,正常标本 1 59864份 ,占 99.96 % ;56份标本出现质量问题 ,占 0 .0 4 % ,其中出现凝固 2 5份 ,溶血 2 1份 ,错型 3份 ,假阳性结果 7份。结论 通过采取防溶血、凝血 ,防污染、防振、防晒、防高温等措施对血液标本从采集、运送到检测 ,做好质量控制 ,可以有效地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安全、可靠。
- 吴艳丽冯雅芳陈小红
-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标本静脉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