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瑛
-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议黄苠的用量变化
- 2007年
- 本文就黄芪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升阳举陷、益气固摄、半身不遂等方面的用量进行概述,认为黄芪在临床上应辨证选用,辨证确定药量,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 杨国瑛
-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氯氮平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5.192,P=0.023);2组患者各项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4.320,P=0.038)。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PANS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冯健超杨国瑛
-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氮平临床疗效
- 处方专项点评在精神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在精神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精神病患者1583例作为对象,共抽取门诊处方1644张,分析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药物使用类型、使用金额,统计药物使用强度、限定日费用(DDC),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2019年门诊合计收集抗精神病处方1644张,其中单联用药1047张,占63.69%,2联用药554张,占33.70%;共列出我院2019年全院抗精神病药物38种,药物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及奥氮平片(奥兰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强度前三位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富马酸喹硫平片(国产)(基),DDDs分别为:555876.00、410669.50和207660.87;合计罗列10种抗精神病药物,DDC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粉针、富马酸喹硫平片(进口)(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基)。结论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相对合理,开展药物处方专项点评能有效干预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 冯健超杨国瑛何佩华
- 关键词:精神病用药合理性
- 精神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药物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的标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该院2015年以来使用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镇静安眠药)药品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儿童用药信息方面的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71份药品说明书中,有29份标注"儿童用药信息",但仅有4份清晰标注儿童的用法用量;有5种药物在不同生产企业的药品说明书提供的儿童用药的信息存在差异。结论精神药物说明书在儿童用药方面的信息缺失严重、不同生产企业说明书不一致,增加儿童应用精神药物时面临的风险,亟需加强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的补充完善工作,以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 林悦甜许艳杨国瑛邱畅胡晋卿温预关徐伏莲
-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
- 儿童使用布洛芬致不良反应15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布洛芬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1986-2013年文献报道的儿童使用布洛芬致ADR病例,就收集到的15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DR中,男性患儿9例(占60.00%);所有患儿均为口服给药;ADR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占73.33%),最快为首次服药后2 min,最慢为服药后第5天;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43%);ADR经停药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恢复。结论:布洛芬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避免ADR的发生。
- 杨国瑛阮淑芳
- 关键词:布洛芬儿童回顾性分析
- 浅议黄芪的用量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杨国瑛
- 某精神医院2019年317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住院精神病患者5453份医嘱,统计其抗菌药物使用与标本的送检情况,分析其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453份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196例,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标本中检出致病菌3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2株(占85.80%),革兰阳性菌45株(占14.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片、0.2%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阿奇霉素(口服);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大于50.00%,而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大于50.00%。结论:应重视精神专科医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对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防控,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 冯健超杨国瑛
- 关键词:精神专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2019年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专项点评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9年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包括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指标,对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点评。结果该院门诊2019年合计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1105张,药物使用较合理,以单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DZ)为主(占88.24%),二药以上联用占3.17%;2019年度全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金额为2303981.46元,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4.70%。使用金额排序中居首位的奥沙西泮片,占所有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金额的40.45%;2019年度第二类精神病药品DDDs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劳拉西泮片(进口)、劳拉西泮片(国产)(基)及奥沙西泮片;2019年度第二类精神药品DDC前三位依次为艾司唑仑注射液、咪达唑仑片、唑吡坦口腔崩解片。结论2019年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较合理,但少数患者存在多种镇静催眠药联用情况,加强药方专项点评及管理,可避免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避免滥用产生依赖。
- 杨国瑛何佩华冯健超
- 关键词:第二类精神药品合理用药
- 12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究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用药医嘱2300条,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用药医嘱构成率分别为抗焦虑药(13.04%)、抗抑郁药(11.00%)、心境稳定剂(15.00%)以及抗精神病药(60.96%);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的前三位药品分别是奥氮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缓释片。通过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68.19%)高于抗焦虑药(26.33%)、抗抑郁药(5.53%)、心境稳定剂(1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的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发生率分别为(78.88%)、(84.58%),两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上应提高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用药。
- 杨国瑛林悦甜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用药
- 药学干预对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观察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用药依从性药学干预效果,为后续开展药学相关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服用至少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患儿及其家属(监护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门诊用药交代等诊疗服务,观察组提供门诊诊疗服务和药学干预服务,干预3、6个月对2组患儿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与用药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3个月和6个月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期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肝肾功能异常、头晕嗜睡及体质量波动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332,P=0.037)。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疾病诊断、发病时长、就诊时长、有无共病知晓率及对疾病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用于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疾病与用药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 杨国瑛冯健超陈淑清
- 关键词:药学干预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