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指导干预作用。方法:收治危重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正常危重症护理,观察组先进行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根据具体评分情况再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分数越高其并发症发生几率越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能够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有一定的预知性,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
- 张淑君闫凤霞胡长娥菅霞王清兵
- 关键词:小儿护理干预
- 患者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手术患者2 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 16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填写手术室护理期望值调查表,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其手术前的护理期望值更为接近,最终提高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
- 菅霞胡长娥张淑君闫凤霞王清兵
- 关键词:护理质量手术室整体护理
- 不同诱导剂量咪达唑仑对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剂量咪达唑仑对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其中试验组注射量为0.1 mg/kg,对照组注射量为0.05 mg/kg。对术后48 h 2组患者血浆内免疫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细胞因子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主要炎症反应因子IL-1β、IL-6、TNF-α、IL-8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提示在药量不致出现毒副作用的情况下,诱导麻醉时所用咪达唑仑量越大,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变越小。结论咪达唑仑用于麻醉诱导能减少应激时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变,且其效果在一定药物总量范围内随药量增加而增强。
- 王清兵路超胡长娥王晓芳菅霞
- 关键词:肺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免疫功能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术前护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术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的SAS、SDS焦虑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SCL-90评分。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心理焦虑程度,更好地接受护理及治疗,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 闫凤霞张淑君菅霞胡长娥王清兵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护理焦虑
- 临床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关防护管理策略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临床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及相关防护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8—10月滨州市中心医院介入导管室的心血管介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用针对性防护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心理顾虑量表(MMHI-60)]、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HAMD、MMHI-60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能、护理关怀、护患沟通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总结临床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用针对性防护管理策略,可提升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 菅霞
- 关键词:介入导管室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管理心理状态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79%,未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19%,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10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胡长娥菅霞王清兵张淑君闫凤霞
- 关键词:手术室
- 碘伏冲洗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16S rRNA基因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碘伏冲洗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患者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50例行急性阑尾炎术后碘伏冲洗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0例行急性阑尾炎术后碘伏冲洗非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选取同期50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取各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DNA扩增和16S rRNA基因检测,比较各组PCR和血培养检测结果。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标本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各组炎性因子差异。结果对照组50例血标本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感染组中有18例患者出现一条DNA带,其中10例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出现细菌增长,8例为阴性,未出现细菌增长。PCR扩增阳性结果36.00%高于血培养阳性结果20.00%(χ^(2)=6.349,P=0.012)。感染组及非感染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感染组IL-6、CRP、TNF-α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S rRNA基因可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行碘伏冲洗的感染患者进行预警监测,感染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较非感染患者显著升高。
- 李东燕郭淑梅杨延霞菅霞商盈盈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