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杨森科学研究基金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5年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其发生。偏头痛的遗传学机制目前研究还不透彻,唯一定论的是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此外还有很多离子通道基因、神经系统相关基因、血管基因以及激素相关基因与偏头痛易感性有关,但这些候选基因是否属于偏头痛的致病基因还需要大量实验验证。表观遗传学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刘东 万琪关键词:偏头痛 基因 表观遗传学 一种医用手部按压式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手部按压式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器,包括手形底盘,手形底盘包括五个指部、掌部以及腕部,五个指部上表面的顶端均向上垂直设有小型弹簧,小型弹簧的顶端均连接设有指托,腕部上表面向上垂直设有一个大弹簧,大弹簧的... 燕兰云 武茜 黄琳 韩宝红 董欣 刘东 徐欢文献传递 探讨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内可能调控CGRP表达的微小RNA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索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内异常表达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以及可能参与调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表达的miRNA。方法:本研究中共选取36只180~220 g的雄性SD大鼠,每个实验中的大鼠均随机分组。首先,用炎性复合物(inflammation soup,IS)刺激大鼠硬脑膜来进行偏头痛大鼠模型的制备,并监测术后以及IS刺激硬脑膜后大鼠眶周机械痛阈的变化;其次,通过三个计算机程序预测出可能作用于CGRP基因的miRNA;然后,用蛋白质印迹法获得致炎剂组(IS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的量的变化;再次,用miRNA芯片技术得到IS-2 d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miRNA的表达谱差异,并用实时定量PCR法对特别挑选出的miRNA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获得可能靶向作用于CGRP基因的miRNA。结果:根据观察,术后第五天大鼠的眶周痛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IS-2 d组大鼠在术后第7天和第8天注射IS后2 h,其大鼠眶周痛阈较术前以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根据miRanda、Target Scan和PITA三个软件的预测结果,共207个miRNA被预测出可能参与CGRP基因的表达调控;另外,与sham-8 d组相比,IS-2 d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表达量显著增加、且有158个异常表达的miRNA;最后,在根据芯片结果的miRNA异常表达倍数及预测出的与CGRP基因表达调节相关性挑选出的6个miRNA的定量PCR实验结果中,miR-30a-3p和miR-449a-5p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miR-30a-3p和miR-449a-5p有可能参与了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CGRP基因的表达调控。 张成林 刘东 严妤函 关欣颖 万琪关键词:偏头痛 三叉神经节 微小RNA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不同年龄段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防治脑梗死的用药情况比较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用药情况的异同,寻找更优的用药方式。方法临床收集145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65岁组)、B(65~74岁组)和C(〉74岁组)组,对其病因、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生脑梗死前后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房颤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中,华法林作为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的使用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中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数量随年龄增加,华法林用药率并未增加。结论华法林可降低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的发生率,但随年龄增加,血栓高危因素不断增多,华法林院外预防率和院内治疗率呈现下降趋势。 黄琳 燕兰云 吴婷 刘东 张成林 严妤函 王蔚关键词:华法林 房颤 脑梗死 年龄 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microRNA差异表达谱及靶向IL-1β的microRNA初步筛选研究 <正>目的初步筛选三叉神经节中靶作用于IL-1β的microRNA,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两组,行矢状窦旁硬脑膜下置管术,术后5天实验组硬脑膜置管注入10ul致炎剂,对照... 刘东 张成林 严好函 王成云 关欣颖 万琪文献传递 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性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3d组、致炎剂7d组,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L-1β的表达。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预防对照组、0.5mg/kg氟桂利嗪组、1mg/kg氟桂利嗪组、2mg/kg氟桂利嗪组和4mg/kg氟桂利嗪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预防对照组和2mg/kg氟桂利嗪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致炎剂1、3、7d组IL-1β表达明显增高(0.606±0.069,0.868±0.077,0.952±0.098 vs 0.384±0.027,P<0.01)。与预防对照组比较,2mg/kg氟桂利嗪组、4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前体、胱天蛋白酶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2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IL-1β荧光红斑较预防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氟桂利嗪抑制三叉神经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的炎症作用可能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成云 金善泉 刘东 张成林 董欣 关欣颖 严妤涵 万琪关键词:氟桂利嗪 偏头痛 三叉神经节 白细胞介素1Β 偏头痛大鼠颈髓中间神经元的变化及其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大鼠模型颈髓1-2中间神经元的变化及其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致炎剂(inflammatory soup,IS)组(IS 3 d、6 d、10 d)、生理盐水组。采用IS刺激大鼠硬脑膜模型,应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眶周痛觉阈值,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颈髓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随着IS反复刺激,大鼠眶周痛阈逐渐下降;IS组大鼠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和c-Fos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多,平均吸光度值增加;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表达增强,GABA能中间神经元表达减弱。结论:反复硬脑膜给予致炎剂能有效诱导大鼠反复发作偏头痛并出现痛觉超敏,颈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这可能与颈髓中间神经元"兴奋—抑制"稳态失调相关。 严妤函 关欣颖 张成林 刘东 王成云 万琪关键词:偏头痛 中间神经元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运动神经元 肯尼迪病3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分析探讨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3例KD患者的病例资料,对KD的临床表现、基因型特征及电生理检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53岁,以进行性近端肢体无力,乳腺发育、性功能减退、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酶轻中度增高,性激素分泌紊乱。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基因检测明确三位受检者AR基因CAG重复次数均大于40次。结论KD是一种累及下运动神经元的缓慢进展的神经变性性遗传病,可伴有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减退等雄激素不敏感症状,电生理检查见感广泛慢性进行性神经源性损害,可伴有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波幅下降,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孙美 董思语 刘东 史兆春 金善泉 秦晓旋关键词:雄激素受体 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调节CGRP表达的miRNA的研究 <正>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比较偏头痛和假手术大鼠三叉神经节中miRNA表达谱差异等试验方法,找出靶向调节CGRP表达的miRNA。方法:首先,通过TargetScan、miRanda、PITA等算法预测... 张成林 刘东 严妤函 王成云 关欣颖 万琪文献传递 颅咽管瘤瘤内脓肿误诊脑脓肿(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瘤内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脑脓肿,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瘤内脓肿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47岁,反复头痛、发热7个月余,外院发现鞍区占位6个月。增强MRI检查提示患者鞍区环形薄壁强化灶,压迫垂体,视交叉,下丘脑,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迁延不愈,症状持续不缓解。后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颅咽管瘤伴感染。结论临床无明显诱因且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需考虑肿瘤并发感染可能。 孙美 陈柯言 刘东 金善泉关键词:颅咽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