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及治理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我国高校普遍选择建造生态景观水体来改善校园人居环境,但由于对水体的保护及治理措施尚不完善,生态景观水体在复杂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文章选取西南大学崇德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自然环境和水质现状,探究了造成崇德湖水质污染的原因,从而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水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以解决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的难题。
- 张琳童小容罗刚况又莉
-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水体污染污染治理
- 重庆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是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私人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关系着人类福祉的提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集聚、消费需求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利用格局...
- 罗刚
- 文献传递
- 都市近郊区乡村性评价及精准脱贫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138个行政村为例被引量:16
- 2018年
- 对重庆市渝北区138个行政村进行乡村性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对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不同乡村发展类型贫困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其精准脱贫模式.研究表明:(1)渝北区乡村性总体上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增,各个乡村性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格局;(2)渝北区138个行政村可划分为现代农业导向型、三产融合发展型和城乡空间邻近型3个发展类型;(3)贫困探测因子在不同乡村性类型之间差异较大,应科学施策,对不同发展类型乡村因地制宜,精准脱贫;(4)都市近郊乡村贫困发生率虽然远低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但必须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补齐短板,发挥产业优势和都市带动作用,实现全面脱贫.
- 李义龙廖和平李涛李涛罗刚曾于珈
- 关键词:乡村性
-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扩展规律研究与预测被引量:1
- 2016年
- 该文以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北碚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北碚区2004—2014年城市建成区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2004—2014年10年间,北碚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1.2%,2004—2007年扩展2.85 km2,年均增长0.95 km2,扩展速度较快;2007—2010年扩展了1.57 km2,年平均增长0.52 km2,扩展速度缓慢;2010—2014年扩展了3.85 km2,年均增长1.28km2,增长速度较快。北碚区城市扩展受到缙云山脉和中梁山脉的阻隔,城市扩展沿着缙云山脉和中梁山脉中间的槽谷地带分别向歇马镇、东阳镇方向扩展。通过对北碚区城市扩展驱动力研究表明:地形因素对北碚区城市扩展方向及形态起着限制性作用,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北碚区城市扩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政策等因素也对北碚区城市扩展起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北碚区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进行预测表明:北碚区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3.08 km2。
- 罗刚王成孟从伍李进品
- 关键词:驱动力RS和GIS
- 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农村贫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障碍,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难题.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基于重庆市1 919个市级贫困村数据,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重庆市贫困村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关联格局、空间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重庆市贫困村比率为22.89%,贫困村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02%,贫困村数量占比、面积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国家级贫困区县、市级贫困区县、非贫困区县,贫困村多向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聚;(2)重庆市贫困村整体呈均匀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布热点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具体表现为一个核心热点区,多个条、环带状热点区;(3)贫困村高程分布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状"结构,低高程带、高高程带贫困村分布相对较少,中高程带贫困村分布较多.分布在500m以上山地地区的贫困村达78.8%,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的垂直差异性具有典型的山地型贫困特征.
- 罗刚廖和平李涛李涛李强李强
- 关键词:贫困村
-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水源工程空间布局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水市村为例
- 2016年
- 主要利用GIS对土地整治中水源工程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通过GIS对规划区进行DEM空间数字模拟,分析出项目区水资源的供给量数据生成、总需求量分析和供需平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源工程的布局情况,项目区多数区域水资源可在阿蓬江支流取水,局部区域因缺水相应的蓄水设施水资源相对匮乏,如项目区西北部的旱地区。在干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源工程合理布局安排,新建蓄水池5口,解决该区域旱地干旱季节缺水问题。
- 褚远恒廖和平罗刚刘明李强
- 关键词:水源工程
- 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 农村贫困问题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障碍,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难题。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基于重庆市1 919个市级贫困村数据,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全局空间聚类检验、空间热点探测等方法,对重庆...
- 罗刚廖和平蒋潞遥李强李义龙
- 关键词:贫困村
- 文献传递
- 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8
- 2019年
- 研究少数民族山区的土地利用对其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基于"三生"功能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多功能测算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2008-2017年该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提升较快,生态功能水平最高,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变化幅度最大;2)2008-2017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明显,二级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一主两副"的格局;3)2008-2017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变化较大,主导因素从自然资源禀赋转向社会经济和区域政策因素,其变化主要以增强型和稳定型为主,且存在5个增强型因素,4个稳定型因素和3个减弱型因素。
- 刘愿理廖和平※李涛蔡进李靖何田罗刚
- 关键词:土地利用时空分异影响因素
-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被引量:46
- 2018年
-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 罗刚廖和平廖和平李强李强房傲雪
- 关键词:生态环境响应
-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随着重庆市的直辖,"两江新区"的设立,渝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年间渝北区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林地主导向耕地、建设用地转变。(2)从时间上看,2005—2010年年间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而2010—2015年年间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东北向西南递减。(3)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4)渝北区生态经济协调度由2005—2010年的低度协调转变为2010—2015年的低度冲突,区域未来发展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李强廖和平李义龙房傲雪褚远恒廖涟漪罗刚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