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楠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肌病
  • 4篇肥厚
  • 3篇血管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不良事...
  • 2篇隐匿
  • 2篇隐匿性
  • 2篇猝死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厚型
  • 2篇二尖瓣
  • 2篇非梗阻性
  • 2篇肥厚型
  • 2篇肥厚性
  • 2篇肥厚性心肌病
  • 2篇瓣叶
  • 1篇动脉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康楠
  • 6篇刘丽文
  • 4篇王静
  • 4篇左蕾
  • 3篇郑敏娟
  • 2篇周晓东
  • 2篇宋宏萍
  • 2篇杨帆
  • 2篇陈定章
  • 2篇拓胜军
  • 2篇李文霞
  • 1篇陈曦
  • 1篇孙新
  • 1篇朱妙章
  • 1篇朱肖星
  • 1篇赵晓妮
  • 1篇马慧
  • 1篇朱萧玲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和策略被引量:10
2017年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引起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3种因素是促使DVT形成的因素。因此,减弱上述3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降低DVT的发病率。结合我国国情,本文分析了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国内外干预策略并作简要的综述。
朱肖星朱萧玲陈定章康楠郑敏娟刘丽文周晓东朱妙章
关键词:干预策略骨科手术
非梗阻性与隐匿性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瓣叶长度的比较研究(英文)
Purpose:Evidence continues to accumulate associating mitral leaflet elongation with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
左蕾王静拓胜军康楠周梦垚郭瑞琦刘丽文
文献传递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早衰症患儿颈部血管病变及弹性功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初步探讨早衰症患儿颈部血管病变及弹性功能。方法对6例确诊早衰症儿童、21例正常儿童和14例衰老程度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常规颈部血管及ET检查,获得参数弹性模量、僵硬度、顺应性、膨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将三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早衰组血管器质性改变:6例患儿中5例出现颈部血管异常(83.3%)。连续性观察颈部血管显示病变程度进行性加重。病情较重的1例出现多处粥样硬化斑块。②血管弹性的改变:弹性模量、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老年组均大于早衰组和正常儿童组(P〈0.05),顺应性健康老年组均小于早衰组和正常儿童组(P〈0.05),三组间的膨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衰组和正常儿童组间上述弹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衰症患儿常规超声显示颈部血管出现异常,早衰组弹性参数与老年组有明显差异,但与正常儿童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提示早衰患儿的血管病变机制与自然衰老机制不同,血管弹性可能与正常儿童相近,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赵晓妮吴党洁陈曦马慧康楠宋宏萍郑敏娟刘丽文孙新刘宝华
关键词:早衰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非梗阻性与隐匿性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瓣叶长度的比较研究
Purpose:Evidence continues to accumulate associating mitral leaflet elongation with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
左蕾王静拓胜军康楠周梦垚郭瑞琦刘丽文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目的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使脊髓受牵拉、圆锥低位、造成脊髓出现缺血、缺氧、神经组织变性等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畸形、大小便障碍...
郑敏娟康楠陈定章宋宏萍周晓东
关键词:儿童高频超声
文献传递
2014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模型临床应用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 评估2014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模型(HCM Risk-SCD模型)对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并探讨预测HCM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成人HCM患者207例。采集入选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应用HCM Risk-SCD模型进行SCD评分。查看入选患者随访记录,观察其终点事件情况,随访截止于2017年3月。终点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终点,一级终点指SCD或SCD等位事件,二级终点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住院、血栓栓塞或终末期HCM任意一项。复合终点指患者发生一级或二级终点事件。结果(1)随访及发生终点事件的情况:本研究中有随访记录的患者207例,平均随访350(230,547)d。其中,8例(3.9%)达到一级终点,21例(10.1%)达到二级终点。(2)HCM Risk-SCD模型效能验证:根据有无一级终点,将患者分为SCD组(8例)和无SCD组(199例)。猝死相关危险因素中,晕厥在SCD组发生的比例较无SCD组高(P=0.003),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D组SCD评分≥4分的患者比例较无SCD组高(P=0.009)。(3)SCD评分相关因素分析:根据HCM Risk-SCD模型计算SCD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SCD评分〈4分)122例(59%)、中危组(4分≤SCD评分〈6分)42例(20%)和高危组(SCD评分≥6分)43例(21%)。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小于低危组,且心率较中、低危组快(P均〈0.05)。心电图参数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窦性心律患者所占比例逐渐降低(P=0.004),但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0.025);高危组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绝对值大于低危组(P=0.002),中、高危组平面QRS-T夹角大于�
李文霞刘丽文王静左蕾杨帆康楠雷常慧
关键词:猝死心脏心血管不良事件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危险新模型(HCM Risk-SCD)临床评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文霞刘丽文王静左蕾杨帆康楠雷常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