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兵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栓塞
  • 3篇化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血管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癌
  • 2篇肝动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化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短期疗效
  • 1篇心型
  • 1篇心血管

机构

  • 6篇荆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陈华兵
  • 4篇刘四斌
  • 3篇魏嵬
  • 2篇易长虹
  • 2篇刘江泽
  • 2篇周文辉
  • 2篇吴文泽
  • 1篇黄江华
  • 1篇刘佩武
  • 1篇廖欣彬
  • 1篇喻松
  • 1篇熊运奎
  • 1篇谢孝平
  • 1篇李英
  • 1篇张明
  • 1篇沈继平
  • 1篇黄原义
  • 1篇黄源义

传媒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动脉栓塞化疗和经皮乙酸消融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研究
黄源义刘四斌周文辉吴文泽刘佩武刘江泽沈继平喻松谢孝平熊运奎邱菊方陈华兵
本项目旨在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经皮乙酸消融(PAI)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探索一种适合中晚期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本研究同国外同类技术相比,首次常规TACE治疗与重复治疗采用小剂量TACE相结合,...
关键词: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巨块型肝癌
CTA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非心脏手术计划的影响及预测围手术期心脏风险事件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对于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计划的影响及预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且术前怀疑或已经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1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CTA检查,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如期手术分组,并探讨CTA检查结果对患者如其手术的影响作用,统计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83例如期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均未见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仅4例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恢复;比较如期手术组、推迟或放弃手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BMI、合并疾病情况、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的如期手术率显著的低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冠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如期手术率显著的低于中度狭窄的患者(P<0.05);2支、3支冠脉狭窄患者的如期手术率显著的低于单支狭窄患者(P<0.05);3支冠脉狭窄患者的如期手术率显著的2支冠脉狭窄的患者(P<0.05)。结论对于非心脏手术患者,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会对患者的手术计划产生影响,对于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术前进行CTA检查并进行手术耐受评估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华兵
关键词:CT冠状动脉造影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
对比分析孤立性肺结节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检查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良、恶性将60例经病理证实为SPN的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门子16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后不同时间点扫描,比较各组多期的动态增强参数,CT征象,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而良、恶性肺结节在动态增强后120s的CT值、20min廓清值和廓清率和廓清线性斜率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2、3型TDC中良、恶性SPN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1),而余下各型TD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96,其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6.5%;运用CT征象诊断恶性SPN,则ROC曲线下的AUC为0.964(P<0.01),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88.7%;动态增强参数联合CT征象诊断SPN性质时,ROC曲线下的AUC为0.975(P<0.01),其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可同时观察SPN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指标,联合运用动态增强参数和形态学特征,可有效提高恶性SPN的诊断效率。
陈华兵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平扫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
刘江泽刘四斌李英魏嵬陈华兵廖欣彬黄江华何维铭张明黄原义吴文泽周文辉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心型肺癌往往由于发现晚,合并多处转移,失去外科手术机会。中晚期中心型肺癌传统采用静脉化疗结合放射治疗,但肿瘤缓解率低,病人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不满意。近年来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被广泛应用,但单...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
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VEGF、MMP-9、OPN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VEGF、MMP-9、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5、30d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新生血管抑制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VEGF、MMP-9、O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血清VEGF、MMP-9、OP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血清VEGF、MMP-9、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血管控制率、疾病控制率(DCR)及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CE术后血浆VEGF、MMP-9、OPN水平有关。
魏嵬易长虹陈华兵刘四斌
关键词:血管内皮抑制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骨桥蛋白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巨大肝癌(直径≥10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共26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的患者共37例作为对照组1,单纯采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共22例作为对照组2。Kaplan-Meier法绘制三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三组的中位生存期、生存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观察并对比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3个月(95%CI:10.1~22.3个月)、10.4个月(95%CI:7.2~13.5个月)、6.2个月(95%CI:4.2~5.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95%CI:3.2~10.4个月)、3.2个月(95%CI:1.6~5.5个月)、2.3个月(95%CI:1.2~3.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巨大肝癌可以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魏嵬易长虹陈华兵刘四斌
关键词:肝细胞癌介入索拉非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