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鲁平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1篇生物量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技术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分析
  • 1篇物量
  • 1篇夏季
  • 1篇南黄海
  • 1篇菲律宾海
  • 1篇丰度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李超伦
  • 2篇代鲁平
  • 1篇孙晓霞
  • 1篇张武昌
  • 1篇张芳
  • 1篇王延清
  • 1篇王世伟
  • 1篇吉鹏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12年冬季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解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2日对菲律宾海上层海洋(0—200m)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站位分别位于受赤道逆流(NECC)、棉兰老流(MC)、北赤道流(NEC)和黑潮(KC)影响的海域。通过比较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用干重,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等指标表示),探讨不同海流中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桡足类、毛颚类和水母类是菲律宾海浮游动物的三大主要类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为11—116ind./m3,NECC区平均丰度最高((96±28)ind./m3),然后依次是MC区和KC区,NEC区最小((26±9)ind./m3)。在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方面,同样NECC区最高((3.25±1.11)mg/m3),其次为MC区,但是平均丰度最小的NEC区生物量超过KC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KC区的浮游动物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以及较小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水团之间浮游动物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的分布特征与干重相一致。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上升流、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流和温度等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代鲁平李超伦孙晓霞吉鹏张武昌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菲律宾海
基于ZooScan图像技术的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验证运用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Zoo Scan Integrated System,Zoo Scan)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可行性,作者利用Zoo Scan图像技术,对2013年8月在南黄海(30°—37°N,125°E以西)14个站位采集到的中型浮游生物网(孔径160μm)样品进行了处理,分析了浮游动物混合样品的体积生物量与实测干重、含碳量和含氮量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混合样品的总体积生物量与总实测干重、含碳量和含氮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500—1000μm和>2000μm粒径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与粒径组的类群组成有关。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组群:黄海中部组群、黄海近岸组群、黄东海交汇区组群1和2。其中,黄海中部组群和黄海近岸组群与历史研究中的稳定群落相一致。不同组群的地理分布受使用的浮游生物网型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Zoo Scan图像技术为我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
代鲁平李超伦王世伟王延清张芳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南黄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