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伟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富林、青东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明确济阳坳陷东部富林、青东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火山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4种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具有壳幔混源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古火山具有点式喷发的特点,形成的火山岩相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原生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残余气孔,次生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受岩相、构造活动、风化及溶蚀作用、充填作用的控制,火山岩有利储层平面上分布于裂缝发育带与古火山口周缘叠加区域,垂向上发育在风化淋滤带与熔岩顶底冷凝带内。利用研究成果厘定了平面上有利勘探区带,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奠定了基础。
- 方正伟
- 关键词: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空间
-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物质组分对含油性的控制规律被引量:9
- 2019年
- 借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储层进行原油赋存状态和物质组分分析。荧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束缚型和游离型沥青分别选择性赋存于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和裂缝内,泥质纹层作为生油的母质仓储,易于富集炭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碳酸盐纹层相对于泥质纹层具有更优越的储集空间,易于富集胶质沥青和油质沥青,更易流动的油质沥青则汇集到裂缝内。研究发现,方解石脉本质上是一种接近于完全充填的裂缝表现形式,总结出4个亮晶方解石脉体的识别标志,其中轴愈合线附近的方解石晶间孔和未愈合缝可以作为油质沥青的运移通道。页岩油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石结构与构造及物质组分,矿物组分差异和有机质热演化是页岩油储集空间和含油性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受此影响,泥页岩储集性表现为:(1)纹层状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2)碳酸盐含量高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3)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
- 滕建彬滕建彬刘惠民邱隆伟张守鹏张守鹏郝运轻方正伟
- 关键词:页岩油方解石脉有机质热演化
-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是现实的资源接替新领域,具有巨大勘探潜力,是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结合近年来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地质研究与勘探成效,系统梳理了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沉积、成储、成烃及页岩油富集理论认识、配套增产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研究表明:①提出了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结晶程度和有机质丰度的“四要素三端元”页岩岩相划分方案,揭示了“四古控相”机制,明确了页岩岩相呈“环带状”有序分布。②集成岩心微纳米CT扫描、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FESEM、核磁共振冻融、X射线小角散射等页岩多尺度孔缝系统量化表征技术,明确了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储集空间孔缝兼顾,以无机孔缝为主,揭示了方解石重结晶、溶蚀作用和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作用是最为主要的成储机制,构建了页岩孔缝网络储集模型。③研发了富有机质页岩含油率评价方法,揭示了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古生产力高、早生、早富特点,初步估算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t。④纹层/层状页岩岩相成烃、成储时空耦合控制了页岩油富集,表现为“咸化源岩早生、无机孔缝储集、微观源储一体、二元耦合富集”模式。⑤创建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四性”“四定”综合评价体系及目标优选流程。⑥研发了适合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的“组合缝网压裂”“水平井多级分段”增产压裂技术。结合胜利油田实际情况,确立了“主力洼陷增储上产、富油小洼陷探索新阵地、外围小洼陷落实资源、兼顾优化矿权”的勘探思路,有序推进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规模增储建产,相关成果认识与配套技术对同类油田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李军亮刘惠民王勇刘惠民王勇李政张奎华方正伟李政刘鑫金刘鹏方正伟魏晓亮
- 关键词:断陷盆地页岩油岩相
- 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层理结构特征及储集性控制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具有复杂的成分及结构非均质性,对其储集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页岩油勘探进展。利用岩石薄片分析等资料将研究区以富碳酸盐为特征的泥页岩分为A—J共10种层理结构类型,以B—D类最为发育,所占比例达80%;利用岩石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对泥页岩基质孔隙类型进行观察与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有刚性颗粒间孔、有机质及黏土矿物收缩孔和碳酸盐晶间孔。从层理结构类型来看,G,H,B和D类储集性较好,其次为E和F类,A和C类较差,其他类型储集性更差。分析不同类型层理结构泥页岩储集性控制因素发现:碳酸盐呈泥晶结构的泥页岩,矿物成分对孔隙发育程度具有主导控制作用;碳酸盐呈晶粒结构(包含柱纤结构)的泥页岩,层理结构对储集性的控制作用较强。根据泥页岩出油井段分析结果,指出下步应以寻找碳酸盐含量为30%~50%的G,H,B和D类层理结构泥页岩为主要勘探方向,优选碳酸盐含量满足上述条件且G和H类层理结构泥页岩层段。
- 方正伟张守鹏张守鹏张守鹏刘惠民
- 关键词:泥页岩储集性勘探方向
-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研究
- 本文以民丰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以及地化资料等开展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充填特征,取得了以下认识。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将沙四上亚段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S1、S2、...
- 方正伟
- 关键词:油藏地质成矿预测东营凹陷
- 文献传递
-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集地质特征与有效性被引量:47
- 2019年
-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偏光显微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以及高压压汞、小角X射线散射等实验,表征泥页岩不同尺度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连通方式,结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数据,明确其储油的孔径及孔隙度下限。综合热演化程度(Ro)、岩相发育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孔隙度和孔径)等因素,建立东营凹陷泥页岩储集空间发育分布模式,预测页岩有利储集相带。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泥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收缩孔及碳酸盐晶间孔,且具有三级孔缝网络的连通形式;②粘土片间孔和碳酸盐晶间孔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最高,平均可达50%~70%,其次为粘土收缩缝和构造张裂缝;③页岩油赋存的孔径下限、游离油赋存孔径下限以及游离油大量富集的孔径门槛值,分别为5、10和30 nm;④富有机质和富碳酸盐矿物的纹层状页岩在总孔隙度、孔隙连通率和有利于游离油赋存的孔隙所贡献的孔隙度等方面最好,可作为优势岩相类型;⑤泥页岩岩相类型、成岩阶段、地层压力与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储集空间的发育分布特征,也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就是在储集分级评价方案的指导下,寻找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分布区、相对较高的热演化程度页岩发育区、裂缝发育区、高地层压力发育区等叠合区。
- 刘惠民张顺包友书方正伟姚素平王勇
- 关键词:页岩油储集空间岩相沙河街组东营凹陷
- 砂砾岩体精细划分与对比新探索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深入研究东营凹陷北带盐22块砂砾岩体,探索出一套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可操作的基于沉积动力分析的对比方法。对比岩心及成像测井刻画的沉积剖面与常规测井曲线发现:在测井曲线整体平直的背景上,有2种岩相厚度发育较薄,测井响应明显:代表最大沉积动力的块状巨砾岩相具有高GR、低AC、低CNL的特征,是基准面下降到极低点的沉积响应;代表相对较小沉积动力的平行层理砂岩或砂泥互层相具有(中)高GR、高AC、高CNL的特征,是基准面上升到极高点的沉积响应。以常规测井易识别的岩相"段"代替不易识别的"面"在单井上划分沉积旋回(或基准面旋回);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实现侧向对比,建立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 方正伟张立强
- 关键词:砂砾岩体成像测井沉积旋回层序地层
- 高青油田低渗储层酸化改造研究及增产效果
- 2015年
- 根据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填隙物类型和分布状态特征,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4大类10小类,高青油田高54块低渗滩坝砂储层属于"半充填型"储层,蒙脱石和碳酸盐胶结物是储层伤害的两大类矿物,蒙脱石矿物遇水膨胀造成强水敏,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产生中等土酸酸敏。在岩石学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岩心酸化驱替实验,敏感矿物分析和酸溶模拟实验结果,制定了高54块的酸化改造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使已停产油井高54-x4井低渗透油层重新获得产能,达到了增油增效的目的。
- 滕建彬张守鹏方正伟朱丽鹏
- 关键词:高青油田储层改造
- 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内部结构与成因被引量:8
- 2022年
- 湖泊纹层是反映沉积过程与环境变化的沉积响应,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荧光等分析方法,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内部结构与成因。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分为泥晶碳酸盐纹层和亮晶碳酸盐纹层2大类,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多样。碳酸盐透镜体与碳酸盐纹层具有成因上的继承关系,碳酸盐纹层的形成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纹层的发育和沉积受到环境条件和自身生长的双重控制,多种自生矿物组分证实纹层发育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纹层内部结构与组合形态记录了多旋回的侵蚀-沉积活动。湖相页岩发育从透镜体到纹层,从单一纹层到纹层组的沉积序列,记录了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生态演化和沉积基准面波动等多重地质信息。
- 王伟庆刘惠民刘雅利刘雅利于杰杰
- 关键词:页岩透镜体生物成因东营凹陷
- 史南地区史128砂体岩石学特征研究及伤害机理分析
- 2014年
- 史南地区岩性油藏是赋存于沙三中层系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而形成的大型岩性油藏,通过对史南地区史128砂体的岩石学特征解剖,包括储层岩石类型、成岩相类型、粘土矿物类型、孔渗类型及物性特征,最终确定了史128砂体的储层伤害机理表现为微粒敏、速敏、水敏和碱敏。
- 于剑飞方正伟
- 关键词:浊积岩低渗储层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