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明明

作品数:22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显像
  • 8篇断层显像
  • 8篇正电子
  • 8篇正电子发射
  • 8篇脱氧
  • 8篇脱氧葡萄糖
  • 7篇正电子发射断...
  • 7篇正电子发射断...
  • 7篇正电子发射断...
  • 7篇显像术
  • 5篇肿瘤
  • 5篇PET/C
  • 5篇PET/CT
  • 4篇腺癌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结节
  • 3篇18F-FD...
  • 2篇胆酸
  • 2篇蛋白

机构

  • 22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2篇于明明
  • 18篇王振光
  • 13篇李大成
  • 12篇杨光杰
  • 9篇刘思敏
  • 6篇武凤玉
  • 3篇薛伟
  • 2篇牛海涛
  • 2篇杨学成
  • 2篇聂佩
  • 2篇王楠
  • 1篇张振晓
  • 1篇赵鹏
  • 1篇张雪
  • 1篇于倩
  • 1篇刘青青
  • 1篇王淑贤
  • 1篇马蕾
  • 1篇葛欢
  • 1篇程远

传媒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肿瘤药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炎性病变摄取18F-FDG与Glut-1、Glut-3、HK-Ⅱ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己糖激酶(HK)-Ⅱ的表达,探讨其与病变组织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和24例NSCLC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37~81岁),测定其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lut-1、Glut-3、HK-Ⅱ表达,计算其染色总分并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两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24例NSCLC患者病灶SUVmax为8.71±7.62;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3.75±0.99)、(4.04±1.00)和(4.00±0.78)分。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病变病灶SUVmax为3.29±2.16;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2.32±0.65)、(2.89±0.83)和(2.41±0.50)分。肿瘤组织SUVmax高于炎性组织SUVmax(t=3.220, P〈0.05),肿瘤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亦高于炎性组织相应指标(t值:5.340、5.160和8.130,均P〈0.01)。肿瘤组织Glut-1、HK-Ⅱ表达与SUVmax呈正相关(rs值:0.414和0.457,均P〈0.05);炎性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与SUVmax无相关性(rs值:0.392、0.070和-0.066,均P〉0.05),但炎性组织Glut-3表达高于Glut-1和HK-Ⅱ(F=4.123,t值:0.970和0.150,均P〈0.05)。结论Glut-1、Glut-3、HK-Ⅱ在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均有表达,在NSCLC表达强度更高;Glut-1、HK-Ⅱ表达是NSCLC摄取18F-FDG的重要因素;Glut-3表达在肺炎性组织摄取18F-FDG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王振光于明明杨光杰韩瑜王洋洋赵鹏
关键词:己糖激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用于新冠病毒S蛋白快速检测的放免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新冠病毒S蛋白快速检测的放免试剂盒,由以下部分组成:<Sup>125</Sup>I标记的新冠病毒S蛋白多肽PepKAA、多个浓度梯度的灭活新冠病毒标准品和PEG病毒沉淀剂,用于新冠病毒S蛋白快速检测的放免试...
于明明陈月华王振光武凤玉孙艳芹杨光杰
文献传递
一种卫生痰液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生痰液收集器,它包括透明罐体、挤压囊、注水管、负压管、收集管和排痰管,还包括清洗装置、密封盒和连接套,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轴Ⅰ、圆锥齿轮Ⅰ、圆锥齿轮Ⅱ、传动轴Ⅱ和喷头,...
陈月华于明明
文献传递
CEA联合^(18)F-FDG PET/CT对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126例肺腺癌病人均行血清CEA检测及PET/CT显像,比较PET/CT组、CEA组及CEA+PET/CT组诊断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将病人按其CEA水平进行分组,评估血清CEA监测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最具意义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PET/CT组、CEA组及CEA+PET/CT组诊断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896~28.156,P<0.01);病人血清CEA水平在正常范围上限2倍以内时,复发和(或)转移组及无复发和转移组组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1.045,P>0.05);CEA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2倍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4.035,P<0.01)。结论血清CEA监测联合PET/CT显像大大提高了肺腺癌治疗后病人复发及转移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楠王振光李大成于明明刘思敏薛伟
关键词:癌胚抗原肺肿瘤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在滤泡性淋巴瘤侵袭性、分期评价中的价值及其与中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基线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评估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R-CHOP (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化疗方案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R-CHOP方案化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FL患者48例,其中18例患者在3个周期R-CHOP化疗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低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1~2级、3a级)与高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3b级及以上)、局限期组与播散期组、完全缓解组与非完全缓解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基线SUVmax与不同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FL组与高级别FL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4.68 vs.13.20±6.68,t=3.91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35。基线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显著相关性(r=0.242,P=0.098)。低级别FL患者中局限期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播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1.20 vs.7.85,U=24.000,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R-CHOP中期化疗后疗效完全缓解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3.05 vs.10.99±7.45,t=2.172,P=0.045)。结论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可有效评估FL的侵袭性,并与R-CHOP方案的中期疗效、低级别FL患者的病变播散程度密切相关。
戴云秀杨光杰王振光赵钰鋆于明明李大成武凤玉刘思敏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标准化摄取值滤泡性淋巴瘤
一种新型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合成方法,分子结构为pHLIP(Var7)‑P1AP,其中pHLIP(Var7)—AEEQNPWARYLEWLFPTETLLLELC,P1AP—CKKSRALF,合成方...
于明明陈月华王振光李大成杨光杰
文献传递
长期吸烟者合并肺纤维化的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k折交叉验证(k=10)验证模型。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_(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2.514~9.858,χ^(2)值:4.353~18.4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_(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0.048~2.534,均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P=1/(1+e-x),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_(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结论钙�
张雪王振光杨光杰于明明李大成
关键词:肺纤维化吸烟孤立性肺结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一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多肽分子探针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核医学分子探针设计方面,具体涉及一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多肽分子探针。YJL‑4是通过模板辅助法得到的一条新型多肽序列,并首次对其进行<Sup>68</Sup>Ga标记并用于肿瘤微环境的显像。YJ...
于明明陈月华于天佑于君珞
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肺腺癌的PET—CT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浸润癌与非浸润癌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特征和容积数据高分辨率重组(VHRCT)形态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同时进行胸部诊断性CT扫描和VHRCT,发现的局灶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51例,共52个病灶,病变大小均≤30 mm,经病理或随访确诊后分为浸润癌组(31个)与对照组(21个)。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小、密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肿瘤本底比值(T/N)、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连接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的T/N值对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的鉴别诊断做ROC曲线分析。结果浸润癌组T/N值、SUVmax、密度、大小分别为1.97±0.71、1.16±0.54、-(431±104)HU、(18.48±5.65)mm,对照组分别为1.20±0.28、0.64±0.20、-(533±109)HU、(12.05±5.04)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4.87、-3.39、-4.21,P值均〈0.05)。浸润癌组出现分叶征、血管连接征分别为21、13个,对照组分别为2、1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7.01,P值均〈0.05)。T/N值、分叶征及血管连接征为鉴别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病灶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547、18.375、72.206。T/N=1.62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鉴别浸润与非浸润癌的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90.48%,准确性为82.69%。 结论pGGN18F-FDG PET T/N值≥1.62以及形态上出现分叶征和血管连接征时提示浸润癌。
葛欢王振光刘思敏李大成于明明薛伟
关键词: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 3%)、腺癌23例(26. 4%)、小细胞癌6例(6. 9%)、其他9例(10. 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 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 4%)、肺癌16例(22. 5%)、食管癌6例(8. 5%)、子宫癌3例(4. 2%)、扁桃体癌3例(4. 2%)、其他恶性肿瘤11例(15. 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60. 6%)、腺癌19例(26. 8%)、小细胞癌6例(8. 5%)、其他3例(4. 2%)。^(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 7%(63/71)、31. 3%(5/16)、85. 1%(63/74)、38. 5%(5/13)、78. 2%(68/87)。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金晶王振光杨光杰于明明武凤玉李大成刘思敏
关键词:淋巴结脱氧葡萄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