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麻醉
  • 3篇ICU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手术
  • 1篇导尿
  • 1篇导尿术
  • 1篇地佐辛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循环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预防护理
  • 1篇躁动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镇痛
  • 1篇神经外科

机构

  • 7篇中山市小榄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林静丽
  • 4篇杨纲华
  • 3篇梁天英
  • 3篇王立勋
  • 3篇梁燕金
  • 2篇卢增停
  • 2篇陈韫琴
  • 2篇王韬
  • 2篇朱亮先
  • 1篇崔丹瑜
  • 1篇何绮桃
  • 1篇任昊
  • 1篇杨敏
  • 1篇吴润娇
  • 1篇李炬带
  • 1篇李辉
  • 1篇黄琴
  • 1篇赖伟男
  • 1篇赵进军
  • 1篇李欢

传媒

  • 2篇全科护理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研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病人,探讨其优点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对照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现有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通过病人皮肤损害程度、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更换纱块时病人呛咳时间来评价两组病人使用气管套管固定带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例、1例、0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0例、0例、1例。对照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6例、3例、2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8例、5例、2例。两组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呛咳时间及憋气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克服众多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的缺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消毒及更换纱块时对病人刺激性小,更加安全。
林静丽陈韫琴李炬带吴润娇廖伟燕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
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构建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探究其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选择医院ICU 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与康复进程。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病人ICU入住时间为(9.51±1.42)d,总住院时间为(12.04±2.34)d,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德尔菲法构建的并发症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构完整且科学性强,其在老年重症病人并发症预防护理中应用,能强化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
林静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并发症预防护理
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2组(D组:地佐辛+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每组100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1 min后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 mg·L^-1)。记录麻醉前(T1)、注药后2 min(T2)、插造影管过子宫注入空气堵塞宫颈口(T3)、造影液完全充满全子宫腔及双侧输卵管(T4)、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1比较,T2时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降低(P<0.01);T2时SpO2D组明显高于F组(P<0.01);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和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效果优于芬太尼。
杨纲华林静丽李辉朱亮先卢增停
关键词:地佐辛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8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6-28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G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GP组: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术后CTPVB镇痛,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CTPVB,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CTPVB效果。两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镇痛泵行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拔出气管导管30min(T1)、术后2h(T2)、6h(T3)、24h(T4)、48h(T5)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入室后(T0)、T4、T5时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记录三次测量的最大值;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相应时段的血气分析各一次,抽取桡动脉血标本前停止吸氧30min,记录PaCO2、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G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FVC、FEV1、MMF明显降低(P〈0.05),GP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PaO2明显降低(P〈0.05)、PA-aO2明显增大(P〈0.05);T4、T5时GP组的PaO2明显高于G组、PA-a O2明显小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TPVB镇痛效果完善,可明显改善开胸术后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
杨纲华林静丽何绮桃王韬王立勋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肺功能开胸手术镇痛
个体化加强型人工肛袋在危重女性患者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加强型人工肛袋在危重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9年1-12月女性腹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针对女性个体会阴生理结构而剪裁的人工肛袋,用3M液体敷料及3M贴膜加强人工肛袋粘贴效果,接引流袋或负压装置收集大便。从固定、引流、渗漏及使用前后的肛周皮肤情况来评价个体化加强型人工肛袋在危重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00例危重女性腹泻患者应用个体化加强型人工肛袋,从固定、引流、渗漏及使用后肛周皮肤完整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能有效收集稀便或水样便,以便于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减少频繁翻动患者而加重病情;减少患者生活用品的消耗,减少护士工作量,其中固定稳妥是该研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定为人工肛袋的护理重点。结论固定稳妥能更好地保证使用人工肛袋后肛周皮肤的完整性,把固定稳妥作为护理重点,实施相关的治疗护理措施,使个体化加强型人工肛袋在危重女性腹泻患者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梁燕金石娟林静丽陈韫琴叶优花
关键词:人工肛袋女性患者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120例,年龄2~7岁,性别不限,体重10~30 kg,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Ⅰ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Ⅱ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1.7%,必要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5~1.0μg·kg^(-1)。麻醉诱导后Ⅱ组采用超声辅助定位实施患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局麻药为0.2%罗哌卡因2 mg·kg^(-1),Ⅰ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于复苏室期间进行躁动评分,记录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采用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记录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Sp O_2<90%持续10 s)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和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喉罩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躁动发生率和FLACC评分降低(P<0.01或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助于降低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
杨纲华林静丽朱亮先李欢卢增停王立勋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尿道下裂成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F#L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尿道下裂成形术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6岁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L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I组)和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纽患者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12h(T5)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IL-6、IL-10及TNF-α浓度,同时观察MAP和HR的变化。结果与T1时比较,T3、T4、T5两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T3、T4、T5时Ⅱ纽血清IL-6、TNF-α浓度升高幅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与I组比较,Ⅱ组喉罩拔除时间、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I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Ⅱ组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T2、T3时I组平均血压(MAP)和心率(HR)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喉罩插管全身麻醉比较,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杨纲华林静丽林蔼婷王韬王立勋
关键词:喉罩骶管阻滞全身麻醉炎性反应
层级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和分析层级护理干预在ICU护理及患者感染控制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ICU神经外科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林静丽梁天英廖伟燕
关键词:ICU神经外科
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ICU内205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U意识模糊评定法(CAM-ICU)评估患者入住ICU后的谵妄发生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有35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7.1%。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高血压史、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吸入潮气量、呼吸频率、张口呼吸、持续性口渴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持续性口渴患者的谵妄发生风险是非持续性口渴患者的5.769倍(95%CI:3.119~10.673,P<0.001)。结论: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其中以持续性口渴最为关键,临床应重视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防范和减少患者口渴情况,尽可能降低后期谵妄的发生。
林静丽李千千罗秋朗
关键词:ICU无创机械通气谵妄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对ICU男性患者围术期导尿燥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对ICU男性患者围术期导尿燥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ICU男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导尿,对照组采用石蜡油作为润滑剂导尿。观察导尿插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导尿插管中及置管后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导尿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导尿前MAP、HR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插管时MAP、H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插管中以及插管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导尿,能够维持血压稳定,减少躁动及疼痛不适感,可在ICU男性患者导尿术中使用。
林静丽梁燕金梁天英廖伟燕
关键词:ICU患者导尿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