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秋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混合层
  • 1篇频率法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气象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分析
  • 1篇混合层高度
  • 1篇混合层厚度
  • 1篇激光
  • 1篇国标
  • 1篇国标法

机构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2篇倪长健
  • 2篇周燕秋
  • 1篇张研

传媒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激光雷达分析一次重霾过程混合层高度被引量:6
2016年
为深化对冬季重霾天气大气混合层高度的认识,利用Mie散射激光雷达观测了成都市2014年1月23日至2月4日一次典型重霾天气过程。基于M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获取的后向散射系数,使用SBH99算法计算了该过程的混合层高度,并系统分析其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将激光雷达探测的混合层高度与探空曲线表征出的混合层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93 4;此次重霾过程中,混合层高度平均值较低,约378 m;霾天气发生后,混合层高度显著下降,并且混合层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缩小,日变化波动不明显;混合层高度的发展与空气温度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
周燕秋倪长健刘培川张研
关键词:混合层高度
成都市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及方法对比被引量:9
2015年
为揭示近年来成都市混合层厚度的变化特征,明晰不同混合层厚度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利用成都市2004~2013年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及同期探空数据,应用国标法、联合频率法以及干绝热法对该地大气混合层厚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法和联合频率法计算得到的混合层厚度年变化特征均呈下降趋势,干绝热法变化趋势平缓;国标法结果显示混合层厚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联合频率法和干绝热法则是春季最高、秋冬季最低;就日变化而言,国标法的混合层厚度在14时最大、02时最小,此与联合频率法08时混合层厚度值最小不同。3种方法对比得到,国标法计算结果偏低,干绝热法和联合频率法计算精度较高。
周燕秋倪长健刘培川
关键词:污染气象混合层厚度国标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