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勇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院市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电针
  • 1篇异病
  • 1篇异病同治
  • 1篇源性
  • 1篇再灌注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再生
  • 1篇通路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内源性神经
  • 1篇内源性神经干...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顾勇
  • 2篇梁艳桂
  • 2篇顾民华
  • 2篇谭峰
  • 2篇谭玖清
  • 2篇詹杰
  • 2篇王健
  • 2篇陈晶
  • 1篇刘效仿
  • 1篇郑国庆
  • 1篇王艳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 NSC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远隔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用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电针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仅做手术创伤,脑梗死组仅作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电针组选取"百会"和"大椎"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治疗后第1、7、14天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在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分离出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e NSCs增殖与分化表达。结果 (1)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在第1、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电针组在第1、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2)Brd U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比较,脑梗死组缺血侧海马CA1、CA3、DG处Brd U阳性细胞数在第1、7、14天均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电针组Brd U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3)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海马齿状回Nestin阳性细胞数在第1、7、14天均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电针组Nestin阳性表达增加,但仅第7天差异明显(P<0.05)。(4)DCX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第1、7天DCX阳性细胞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电针组第7、14天DCX阳性细胞增多(P<0.05)。(5)Neu N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海马齿状回Neu N阳性细胞表达在第1、7、14天均增加,但仅第14天时差异明显(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电针组Neu N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但仅第1、14天时差异明显(P<0.05)。(6)GFAP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缺血侧海马齿状回GFAP阳性细胞表达在第
谭峰王健陈晶顾勇詹杰顾民华谭玖清梁艳桂刘效仿
关键词:脑梗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电针
从RhoA通路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应用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4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电针组,每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做手术创伤,脑梗死组不予任何干预,电针组予电针针刺百会穴、大椎穴,每天1次,每次30 min。各时间点(第1、7、14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病灶侧海马区勿动蛋白-A(Nogo-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溶血磷脂酸(LPA)蛋白的表达。【结果】第1、7、14天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海马区Nogo-A及L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7、14天脑梗死组病灶侧海马区Rho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第1、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病灶侧海马区RhoA、Nogo-A及L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大鼠海马区RhoA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谭峰王健陈晶顾勇詹杰顾民华谭玖清梁艳桂
关键词:蛋白表达
论异病同治“病”之条件性被引量:23
2015年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独具的原创思维,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该文简要回顾了异病同治概念发展的源流,复习了病证结合的思想是异病同治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从现代异病同治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切入,提出异病同治"病"的条件性,即是特定的某类疾病或某系统疾病;强调界定异病同治"病"之条件性,对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及异病同治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
郑国庆王艳顾勇
关键词:异病同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