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阻抗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电阻抗断层成像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精准、无创、安全、便捷等特点,以及断层扫描、3D显示、定量评估、功能成像、前瞻性预测等优势。电阻抗断层成像基于人体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上皮组织电导率的差异,能够检测出肿瘤早期和潜伏期尚未发生结构性病变之前的电特性变化,因而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笔者就此技术的历史沿革、检测原理及其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徐峰蒋宏传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微创旋切术应用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9年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及女性对生活质量和乳房外观要求的提高,乳腺癌手术方式逐渐向着微创、美容的方向发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外科手术方法,已经成为乳房良性肿瘤切除的最新诊疗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所具有的反复切割、取材量大等特点使其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有望在乳腺癌保留乳房(简称保乳)手术上实现手术方式的新突破。笔者就麦默通在乳腺恶性肿瘤诊疗,尤其是在保乳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麦默通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简要综述。
- 李小倩徐峰崔健袖蒋宏传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学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DCLK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检测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对比,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血浆标本和48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DCLK1和CEA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DCLK1、CEA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感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并分析血浆中DCLK1和CE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CLK1和CE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DCLK1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优于CEA,DCLK1与CEA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血浆中DCLK1的含量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癌栓等相关(P<0.01)。结论 :血浆DCLK1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王敏徐伶玲蒋玉良徐峰安广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269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21/269)、17.84%(48/269),总表达率为21.19%(57/269)。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指数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PD-L1表达的危险因素,PD-L1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无复发生存相关。结论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高表达与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靶标。
- 高越李小倩徐峰蒋宏传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乳腺癌HPV感染的形态学定位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HPV感染的形态学定位。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作为乳腺癌组,1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标本作为良性病变组,以医院同期采集的经PCR法证实HPV16/18或HPV31/33阳性宫颈癌标本作为阳性对照,对两组患者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2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病理诊断7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占84.78%,14例良性病变患者以乳腺增生症为主;92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有28例乳腺癌细胞核内有HPV样病毒颗粒,阳性率为30.43%,1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中,细胞核内均无HPV样病毒颗粒,乳腺癌组患者HPV样病毒颗粒阳性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20);92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42例患者癌细胞核内HPV31/33DNA阳性,阳性率为45.65%;1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标本中,2例细胞核内HPV31/33DNA阳性,阳性率为14.29%,乳腺癌组患者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23);检测存在HPV DNA的患者中电镜下显示有病毒样颗粒的患者占总数的57.14%(24/42),二者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6.09%(24+46)/92。结论乳腺癌HPV感染的形态学定位对研究临床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分析、预防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 崔健袖蒋宏传李杰徐峰李梦新
- 关键词:乳腺癌HP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