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
-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菊苣抑制嘌呤吸收作用机制
- 研究背景:本研究是北京市自然基金(编号:7162117)的部分研究内容,并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2016-JYB-XS-129)的资助,旨在探讨基于肠道嘌呤核苷转运蛋白CNT2中药菊苣防治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的...
- 周月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分子对接同源建模菊苣
- 文献传递
- 菊苣联用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并腹型肥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菊苣与非诺贝特联用对高果糖饮水诱导的大鼠高甘油三酯并腹型肥胖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菊苣提取物组,菊苣全量联合非诺贝特全量组(联合用药1组),菊苣半量联合非诺贝特半量组(联合用药2组)。正常组予以清水,其余组以10%果糖水诱导模型。预防给药4周,每周称取体质量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水平,肝功GOT、GPT,肾功BUN、CRE水平。第4周量取腹围后处死大鼠,取腹脂称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水平显著升高,腹围及腹脂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BUN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及联合1组TG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联合2组于实验1、2、4周TG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菊苣组于第4周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非诺贝特组相比,联合1组第1周TG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2~4周与非诺贝特组相当;联合2组第1~3周TG水平显著高于非诺贝特组(P〈0.05或P〈0.01)。与菊苣组相比,联合1组第1~3周TG水平显著降低;联合用药2组第1周TG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第4周,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腹围及腹脂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非诺贝特组BUN显著升高,GPT、CRE水平有升高趋势,联合用药1组CRE水平显著降低。与菊苣组相比,联合1组、2组腹脂量、腹脂率显著降低。结论:菊苣与非诺贝特联用可降低模型大鼠TG水平及腹围、腹脂量等腹型肥胖指标,且大鼠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保证了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 牛红娟张冰林志健王雪洁朱春胜王雨聂安政周月肖明良
- 关键词:联合用药疗效菊苣
- 芹菜籽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分子对接研究
- 目的 以分子对接技术从芹菜籽小分子化合物中虚拟筛选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揭示芹菜籽发挥降尿酸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检索整理相关文献收集芹菜籽已知小分子化合物并用Chembio 3D软件绘制化合物三维结构并进行...
- 王雪洁黄朋安林志健张冰朱春胜牛红娟聂安政王雨周月
- 关键词:分子对接黄嘌呤氧化酶
- 龙城和迪法克鹌鹑血清尿酸生理值范围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性别鹌鹑血清尿酸值生理值范围。方法收集本实验室前期11批不同品系、性别鹌鹑的血清尿酸值,动态观察其血清尿酸的含量变化,利用医学参考值的方法对收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雄性迪法克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221.06±79.59)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87.32-382.34)μmol/L;雌性迪法克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189.85±68.58)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72.72-369.73)μmol/L;雄性龙城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217.22±72.91)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82.92-360.24)μmol/L,雌性龙城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197.27±66.84)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95.36-348.73)μmol/L。通过对不同品系雄雌鹌鹑血清尿酸值的比较,发现雌性鹌鹑的血清尿酸值均低于雄性鹌鹑,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过对不同品系雌雄鹌鹑各日龄组的比较,发现不同品系雌雄鹌鹑各日龄组间的血清尿酸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明确了不同品系、性别鹌鹑血清尿酸水平变化范围。
- 王雨林志健张冰聂安政周月朱春胜牛红娟王雪洁
- 关键词:鹌鹑尿酸生理值
- 不同产地菊苣对鹌鹑高尿酸、高甘油三脂症并腹型肥胖的药效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菊苣降尿酸、降甘油三酯、降腹脂的药效。方法:高嘌呤饮食诱导鹌鹑高尿酸血症并高甘油三脂症并腹型肥胖模型,给予10个产地的菊苣提取物,生化检测鹌鹑血清中的UA、TG、BUN、CRE水平,称取最后一周腹脂量。结果:各产地菊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尿酸、降甘油三酯、降腹脂的药效。结论:产地为新疆昌吉的菊苣在降尿酸、降甘油三酯、降腹脂方面药效较突出。
- 朱春胜张冰林志健孙小霞周月聂安政王雨王雪洁牛红娟
- 关键词:菊苣腹型肥胖
- 中药菊苣治疗鹌鹑腹型肥胖的物质基础研究
- 目的:探讨菊苣提取物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与降腹脂作用的相关性,明确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高嘌呤饮食诱导鹌鹑腹型肥胖,并给予菊苣提取物,获得各个产地降腹脂药效;HPLC色谱法建立各产地菊苣的指纹图谱,并采用...
- 朱春胜肖明良张冰林志健王雪洁牛红娟王红坡聂安政王雨孙小霞周月
- 关键词:菊苣腹型肥胖谱效关系
- 菊苣治疗腹型肥胖的谱效学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菊苣治疗腹型肥胖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嘌呤饮食诱导鹌鹑腹型肥胖,并给予菊苣提取物,获得各产地降腹脂药效;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各产地菊苣的指纹图谱,获得各产地的指纹图谱信息,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构建二者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活性特征峰。在此基础上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活性特征峰的化学结构进行辨识。结果:相关系数显示峰1、7、8与降腹脂药效关系密切,质谱数据显示峰1、7、8化学结构分别为秦皮甲素、异绿原酸A、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结论:秦皮甲素、异绿原酸A、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可能为菊苣治疗腹型肥胖的药效物质基础。
- 朱春胜林志健张冰王雪洁牛红娟王红坡聂安政王雨孙小霞周月
- 关键词:菊苣腹型肥胖谱效关系
- 菊苣小分子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24
- 2015年
- 黄嘌呤氧化酶是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关键靶点,中药菊苣提取物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但作用机制仍未探明。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及数据库收集菊苣已知小分子化合物建立配体库,从PDB数据库下载黄嘌呤氧化酶X-ray晶体三维结构文件,采用Autodock 4.2分子对接软件虚拟筛选出菊苣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与原配体TEI(非布司他)相比较,筛选出70个与靶蛋白有较好结合作用的化合物。对接结果有助于阐释降尿酸作用机制,为菊苣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雪洁林志健张冰朱春胜牛红娟周月聂安政王雨
- 关键词:分子对接菊苣黄嘌呤氧化酶
- 氧嗪酸钾联合酵母对SD大鼠尿酸生成和排泄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氧嗪酸钾联合酵母对大鼠血尿酸(UA)水平及UA生成、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氧嗪酸钾联合酵母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特点。方法 SD大鼠分别给予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100,200和300 mg·kg^(-1),每日1次,连续35 d。分别于第14,28和35天检测血清UA、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及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鸟嘌呤脱氨酶(Gu Da)活性,第28天检测尿液UA、CRE、BUN和尿蛋白水平与尿比重、尿量并计算UA排泄量和UA清除率,第35天处死大鼠取右肾称重并计算肾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14,28和35天3个给药组血U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第35天3个给药组血CR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14天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100和300 mg·kg^(-1)组A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14和28天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200 mg·kg^(-1)组ADA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1);第14和28天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300 mg·kg^(-1)组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第28天3个给药组UA排泄量和UA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P<0.01);第35天3个给药组肾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使大鼠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与XOD和ADA活性变化及肾UA排泄障碍有关,UA排泄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肾功能的变化有关。
- 聂安政林志健王雨周月孙小霞李凡蔡萌周伟龙张冰
- 关键词:酵母氧嗪酸钾血尿酸尿酸排泄
- 基于中药外治历史沿革的安全用药探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中药外治具有应用方便、安全程度高等优势,但仍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整理有关中药外治的历代医学及本草文献,对古今文献中的中药外治及其体现出的安全用药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在中药外治萌芽的夏商周时期,医家即对中药外治有了安全应用认识。在中药外治理论形成的秦汉时期,安全用药思想初步形成,至快速发展的宋金元时期及明清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时期,中药外治过程无不结合安全用药内容。通过梳理中药外治的历史沿革并对其体现出的安全用药内容进行探析,旨在为中药临床外用的药物警戒提供参考。
- 牛红娟张冰林志健周月张晓朦孙小霞
- 关键词:中药外治安全用药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