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霖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托尔斯泰
  • 5篇文化
  • 3篇译介
  • 3篇中国古典
  • 3篇中国古典文化
  • 3篇斯文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命运
  • 3篇古典
  • 3篇古典文化
  • 3篇俄罗斯文学
  • 2篇东正教
  • 2篇艺术
  • 2篇艺术情感
  • 2篇译介研究
  • 2篇正教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文学研究

机构

  • 2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吴泽霖
  • 1篇王树福

传媒

  • 4篇俄罗斯文艺
  • 3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国外文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东方丛刊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励耘学刊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冲突与小说叙述:认同理论视野下巴别尔小说的话语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王树福吴泽霖
关键词:小说叙述话语分析身份冲突文化转型时期
试论B.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思想
2005年
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文化实际考察和作品译介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形成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基于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比较文化思想,力求使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得到有机的统一。
吴泽霖
关键词:汉学研究译介研究
托尔斯泰进入20世纪中国所伴随的一场论争
2001年
吴泽霖
关键词:托尔斯泰思想家历史背景无政府主义
保尔:一个悲剧性命运的形象被引量:4
2005年
保尔的形象是一个真实的形象,理想的形象,悲剧的形象。保尔命运的悲剧性在于他的共产主义理想被亵渎,他对理想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被摄入到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狂热之中。我们不忘保尔,就应该把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从斯大林模式中剥离出来。走在保尔的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比保尔更成熟,更坚强。
吴泽霖
关键词:悲剧性命运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理想意识形态献身精神
中国文化视野和托尔斯泰经典的重读被引量:6
2008年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吴泽霖
关键词: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汉学家B.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俄国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瓦·米·阿列克谢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1881-1951)是前苏联汉学的重要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首先建立在其卓越的比较文化思想之上。他指出东方的心灵也是我们的心灵。人类共同的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创造着共同的文化,它们乃是世界性的思想的一部分,"在欧洲的诗学中间,也有着中国诗学的地位。"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把中国文化、文学视为世界文化、文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奠定其破除欧洲中心论、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独特性的汉学研究立场。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自己对中国文化多年的实际考察、译介实践的真知基础之上的,从而形成自己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阿列克谢耶夫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步独特性的独到见解,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虚心探索的精神。
吴泽霖
关键词:汉学研究译介研究
苏联回归文学的世纪末反思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简单阐述了对苏联回归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回归文学的评价和意义等方面的看法 ,指出只有在回归文学和“正统”文学对话的过程中 ,经过相互损益、去伪存真的历史汰选 ,才能形成真正有机统一的苏联文学史。俄罗斯文学传统和苏联文学之间、回归文学和苏联“正统”文学之间的“断层”将被历史地、批判地弥合。
吴泽霖
关键词:苏联文学俄罗斯文学文学对话正统历史背景
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直接接触和借鉴
2003年
一、托尔斯泰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开始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如地方自治机关改革、司法改革等),使沙俄社会礼崩乐坏,迅速走向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托尔斯泰既已否定了西方的道路,面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和社会动荡,他更加自觉地把苦苦求索的目光转向东方——西方人心目中永远宁静的东方。从70年代后期,托尔斯泰进入了激剧的思想转变时期。他不仅认定西方哲人的思想无法解答他对人生意义的求索,而且。
吴泽霖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道德修养
托尔斯泰的艺术情感说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被引量:1
2005年
托尔斯泰的艺术情感说屡遭诟病,而如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出发,就能洞解托尔斯泰艺术情感说的真谛。他认为,情感是人性最本真的体现。思想只有转化为情感才能沟通人、联合人。而"推动情感"才是艺术的独特功能。从而把艺术直指人类心灵融合的终极追求。
吴泽霖
朝圣——当今俄国东正教文化重要现象考察
2007年
朝圣活动的兴盛和演化是当今值得关注的俄国宗教文化现象。其特点表现为:1,它成为正教界具有组织化的自觉操作;2,朝圣和旅游结合一体;3,朝圣旅游活动的现代化运作和各种"便宜性的"运作形式结合;4,朝圣兴起和俄国人末世论思想、和对当今俄国社会现实不满情绪有潜在关系。
吴泽霖
关键词:朝圣旅游东正教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