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宗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治疗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骨折部位及腕关节尺侧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对桡骨及腕关节的解剖结构恢复更佳,疼痛缓解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朱振宗 才忠民 尚平 王琦 王欢 吴峰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疗效 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5例骨转移癌患者下肢发生DVT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骨转移瘤患者中发生下肢DVT者25例,占26.32%,其中13例病变位于左下肢,7例位于右下肢,5例双下肢均出现病变;男性14例,女性11例;17例未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具备相关临床表现者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原发灶情况、病灶数目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与下肢形成DVT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含量、病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原发病均为骨转移癌患者下肢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骨转移癌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可疑的骨转移癌患者并行彩色多普勒进一步筛查,以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赖震 刘志祥 张兆飞 朱振宗 常毅良关键词:骨转移癌 深静脉血栓 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联合治疗的理想方案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随机数法表分为两组,对照组(钙尔奇D)与观察组(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各47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左侧股骨颈BMD、腰椎BM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46/47)高于对照组(72.34%,34/47),观察组左侧股骨颈BMD、腰椎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应用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治疗能明显改善骨痛症状,增加骨密度。 王欢 龙丽燕 朱振宗 黄浩 尚平 才忠民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鲑鱼降钙素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急性期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双膦酸盐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使用唑来膦酸, B组使用阿伦膦酸钠, C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对比三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3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7.5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类流感症状、骨骼肌肉疼痛、消化道不适最为常见,临床应尽量使用阿伦膦酸钠或帕米膦酸二钠,严密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确保双膦酸盐治疗的安全性。 王欢 才忠民 尚平 龙丽燕 王琦 朱振宗关键词:老年 双膦酸盐 阿伦膦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比较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总有效率;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分数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总有效率、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分数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朱振宗 才忠民 尚平 王琦 王欢 吴峰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治疗 不同浓度TGF-β1对兔B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 2022年 探究不同浓度TGF-β1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取5例健康成兔骨髓标本,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海藻酸钠结合,制成B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测定不同浓度TGF-β1蛋白多糖定量水平。结果 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0ug/ml为阴性,、50ug/ml、100ug/ml为弱阳性,10ug/ml为阳性。(3)III型胶原原位杂交:AB-PAS染色:10ug/ml组细胞合成分泌黏多糖堆积细胞周围基质,呈现红色,50ug/ml、100ug/L呈现弱阳性。0ug/ml无红染物质;10ug/ml组中第1周、第3周、第5周蛋白多糖含量高于0ug/ml、50ug/ml、100ug/ml,差异显著(P<0.05)。结论 10ug/ml作为诱发软骨形成最适宜浓度,与海藻酸钠复合结合稳定,生长良好,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朱振宗 才忠民 王欢 王琦 吴峰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软骨 三维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评估与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35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 = 19)和对照组(n = 16).研究组将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 软件,重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三维数据测量及模拟手术后再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 个月按照Gartland 和Werley 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获得6~12 个月随访(平均9 个月),术后6 个月研究组、对照组功能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19、15/16和(15.6 ± 1.5)周、(16.9 ± 1.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腕关节功能障碍,无感染或需再次手术调整内固定的病例.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模拟手术过程,预制手术方案;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暴露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适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赖震 刘志祥 张兆飞 朱振宗 常毅良关键词:桡骨骨折 骨板 计算机模拟 三维重建 观察PFNA、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作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联合采取PFNA手术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纯以PFNA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规范化抗骨质疏松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8.57%(31/35),P<0.05;观察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16±1.75)周,对照组为(15.49±3.62)周,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时骨密度为(749.67±85.97)mg/cm2,对照组为(665.19±62.49)mg/cm2,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联合采取PFNA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朱振宗 才忠民 尚平 王琦 王欢 吴峰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PFNA 抗骨质疏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