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 作品数:8 被引量:10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被引量:26 2016年 基于2000年Landsat-5 TM和2013年GF-1两期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进行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并对该区13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像元二分法可准确地估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决定系数R^2=0.52,相对平方误差RSE=0.54)。两期植被覆盖度与高程正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坡度。两期植被覆盖度变化图表明,该地区13年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覆盖度的下降最为明显。两期植被覆盖度及其差值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海拔超过1027 m两者均变化缓慢,且植被覆盖度变化主要为正变化。火灾、水系富集、人工抚育频繁等因素对低海拔地区植被覆盖度的下降影响较大。 闫敏 李增元 陈尔学 田昕 谷成燕 李春梅 范文武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地形 利用树轮资料和植被指数估测青海云杉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MODIS产品MOD13A3、样地调查数据和树轮资料等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以估测祁连山森林保护区的青海云杉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结果表明:经质量权重S-G滤波后,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有所提高;2000-2013年祁连山森林保护区青海云杉林ANPP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多西北少,多年平均森林ANPP为51.34~274.24 g·m^(-2);青海云杉林ANPP与降水和温度呈正相关,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降水成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子. 范文武 凌飞龙 田昕 汪小钦 闫敏关键词:青海云杉 森林地上生物量多模式遥感信息动态分析及建模框架 被引量:1 2015年 森林控制着全球碳循环的动态,而森林地上生物量是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参数,是系统发挥其它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基于任何单一的方法,如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方法、遥感模型反演方法、通量观测法以及生态模型方法等均无法高效地刻画森林地上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信息。基于此,提出改进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的时空连续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即基于已有的多模式遥感数据及产品、森林生态过程时空动态知识和各种地面连续观测数据提取的时空动态特征,采用同化算法进行遥感信息动态建模,生成高精度、时空连续、物理量一致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产品。 师君 田昕 闫敏关键词:数据同化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5 2018年 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动态变化,可增强了解森林群落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像元二分模型、Landsat-5TM(2006、2010)及高分一号(GF-1,2016)数据估算了3个时期的根河市FVC,引入变化率和动态度2个指标评价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且分析了多因素对该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中度以上等级占总面积80%以上,2016年低、较低、中度、较高、高等级FVC分别为1 645.02、1 655.97、3 536.59、5 556.87、7507.15km2。采用0.2m航空CCD影像进行植被/非植被点提取后,针对2016年的FVC估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的精度为0.92。变化分析结果显示:除部分地区外(敖鲁古雅),2006~2016年间FVC变化整体上呈增加态,尤其是高等级增加了1 668.78km2。综合来看,根河市植被覆盖良好,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其动态变化,局部FVC对火灾干扰的变化极为敏感,低海拔和平坡FVC明显降低,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孙红 田昕 田昕 闫敏 李增元 陈尔学 王崇阳关键词:影响因素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北方生态过程模型(BEPS)模拟我国东北地区2003-2012年间植被生产力,以森林、草地通量站点和区域森林样地生产力调查数据两个尺度验证了模型精度,并对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站点上,森林的总初级生产力(GPP)与站点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4,均方根误差(RMSE)为1.53 g·(m^2·d)^(-1),草地植被的R^2与RMSE分别为0.79和0.59 g·(m^2·d)^(-1);区域森林生产力调查数据处理结果与模拟的森林NPP的决定系数R^2=0.84,RMSE=42.73 g·(m^2·a)^(-1);研究区域NPP值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10年来,林地NPP增长最为明显,农田增长缓慢,灌木增减不明显,而草地呈弱下降趋势.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东北NPP变化的主要因素,森林干扰是引发局部剧烈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薛梅 陈芸芝 闫敏 李增元 汪小钦 徐海生 张兆鹏 田昕关键词:植被生产力 碳循环 时空变化分析 三沙湾海上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三沙湾海域的海上养殖区域不断扩张问题,监测海水养殖面积在海洋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强度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不同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法提取和统计2003、2005、2008、2011、2013、2014和2016年三沙湾海域的海水养殖面积,并使用不同的面积扩张指标来评估研究区海水养殖的扩张强度。结果表明:(1)2003—2016年间,三沙湾海域的网箱和藻类养殖区面积扩张迅速,扩张速度分别为1.7 km^2/a和9.3 km^2/a;(2)2016年三沙湾海上养殖总面积达160 km^2,超过三沙湾海域计划海水养殖量的21.2%;(3)2003—2016年间,网箱、藻类养殖区面积不同时期的扩张强度差异较大,且网箱养殖区范围由大陆、岛屿沿岸向深水区域发展,而藻类养殖区扩张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海域。 薛梅 陈芸芝 田昕 闫敏 张兆鹏关键词:网箱养殖 藻类养殖 SVM 基于多源遥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KNN-FIFS估测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针对多源遥感数据及其派生特征因子数据维度高、信息冗余、易造成估测模型过拟合等问题,从高维度遥感特征因子中高效优化特征组合,优化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k最近邻(k-NN)估测模型。【方法】提出基于快速迭代特征选择的k最近邻法(KNN-FIFS),以森林资源样地调查数据计算的森林AGB为参考,以留一法交叉验证(LOO)相应的k-NN模型反演的森林AGB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原则,依次迭代选取遥感特征,优化区域森林AGB的k-NN估测模型。以大兴安岭根河森林保护区为研究区,结合Landsat-8 OLI各波段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地形因子、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P-波段HV极化后向散射强度信息(PHV)以及森林资源样地调查数据,利用KNN-FIFS方法估测研究区森林AGB,并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SML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用KNN-FIFS方法,得到当k为3,特征组合为PHV、短波红外波段一均一性(H6)、短波红外波段一二阶矩(S6)、短波红外波段二二阶矩(S7)、海蓝波段相关性(Cr1)、近红外波段相关性(Cr5)、海蓝波段相异性(D1)、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研究区森林AGB估测结果最优,其精度(R^2=0.77,RMSE=22.74 t·hm^(-2))显著优于SMLR估测精度(R^2=0.53,RMSE=32.37 t·hm^(-2))。【结论】KNN-FIFS方法相比SMLR更适用于森林AGB多源遥感估测;KNN-FIFS方法可以从高维度遥感特征因子中高效选取相关特征进行森林AGB估测。 韩宗涛 江洪 王威 李增元 李增元 陈尔学 闫敏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黑河上游植被总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7 2016年 定量描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于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MODIS MOD_17 GPP(MOD_17)产品在通量站点低估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依次改进了模型输入参数(气象数据和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 PAR))和模型本身的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模拟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阿柔草地站,最大光能利用率的重新标定对结果影响最大,GPP估算结果的提高最为明显;在关滩森林站利用广义神经网络算法得到的GLASS f PAR代替原始MODIS f PAR产品,比其他参数的改进效果更明显,GPP的值更接近涡动通量观测值。利用改进的MOD_17模型重新估算了黑河上游2001–2012年间植被GPP,通过趋势分析得出该研究时段内GPP以9.58 g C·m^(–2)·a^(–1)的平均速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计算了气候因子(温度、降水和饱和水汽压差(VPD))与时间序列GPP的偏相关性,分析了植被G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2001–2012年平均温度和VPD与年GPP大部分区域呈正相关,体现了温度和VPD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2001–2012年的降水量与年GPP无明显相关,且大部分区域呈负相关。 闫敏 李增元 田昕 陈尔学 谷成燕关键词:气候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