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仁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及田间应用研究
- 研究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选用11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茵菌株,研究其在室内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效致病菌株后,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测定高效致病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 白鹏华白义川冯友仁刘宝生
-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白僵菌致病力
- 一种对林木具有强健防病功能的树贴药肥膏剂配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林木具有强健防病功能的树贴药肥膏剂的配方、其制备方法;该树贴药肥膏剂与树贴胶粘带配套使用,主要用于防治林木主干病害和强健林木树势方面,优选是在防治杨树溃疡病、烂皮病方面及强健杨树树势方面。本发明的优点在...
- 刘宝生冯友仁刘晓琳谷希树孙淑琴孟丽慧张素芬康长华张绍青刘孝林王大晶
- 文献传递
- 浅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控现状与对策
- 2016年
- 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控现状,建议从生态调控、创新管理、依法监管三方面改革防治理念和体制机制,提升防治能力。
- 王宗永冯友仁
-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 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对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析线虫多样性、生态功能指数。【结果】仅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p H值显著低于常规梨园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129.2 mg·kg^(-1))显著提高;深层土壤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多次施药的梨园土壤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施3次药的梨园。绕线属(Plectus)和小杆属(Rhabditis)耐受农药干扰的能力强,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对农药过度使用反应灵敏。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杂食/捕食线虫比例、深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仅施3次药的梨园深层土壤TD、SR、MI均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结论】施3次药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线虫丰富度和营养类群多样性,使得土壤更趋向于成熟。因此,土壤线虫关键属、生态功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 白鹏华刘奇志刘宝生冯友仁刘春艳
- 关键词:梨园施药次数土壤线虫土壤理化性质
- 10种杀菌剂对杨树锈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5
- 2015年
- 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C50依次为0.396,0.953,2.557,4.299 mg/kg;在田间杨树锈病发病后,使用40%氟硅唑EC 6000倍液、43%戊唑醇SC 4000倍液、45%咪鲜胺EW 1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SC 3000倍液、40%嘧菌酯SC 2500倍液喷雾处理,间隔10 d,用药2次,第2次药后12 d防效92%~96%,可以高效控制该病为害。
- 刘宝生白鹏华冯友仁张立强孟丽慧张绍青
- 关键词:杀菌剂夏孢子毒力测定
- 杨树直角叶蜂幼虫空间格局初探
- 初步探查了杨树直角叶蜂幼虫在”欧美108”林地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直角叶蜂幼虫主要分布于距地面1.3~1.9 m的树冠部分,依据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判断,杨树直角叶蜂幼虫在调查林地中主要是聚集分布.
- 许静杨冯友仁刘宝生张素芬谷希树白义川白鹏华
- 关键词:聚集度指标
- 我国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寄主植物广泛,使我国农林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昆虫天敌防治、病原性天敌(细菌、真菌、病毒)防治、性信息素防治、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等方面,综述近20年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白鹏华刘宝生贾爱军白义川冯友仁于金萍
- 关键词:美国白蛾昆虫天敌性信息素
- 杨黑点叶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 2016年
- 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光。杨黑点叶蜂世代重叠,成虫个体小,在叶片组织内产卵,以老熟幼虫在表层土或树基部结茧化蛹越冬,除幼虫外,其它虫态均很隐蔽。了解杨黑点叶蜂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是识别和开展该害虫研究和防控工作的基础。因此,作者对该虫的成虫、幼虫、茧的外部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
- 白鹏华刘宝生冯友仁尹鸿刚张素芬许静杨刘家褀
- 关键词:杨黑点叶蜂生活史温度成虫寿命
- 新型月季叶枯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化学成分分析
- 2017年
- 为深入揭示月季叶枯病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致病机理,本试验研究了其最优产毒条件,测定了含毒滤液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月季叶枯病菌所产毒素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毒条件下病菌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最佳产毒条件是:p H 7.0的查彼+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5℃、昼夜交替条件、连续振荡(120 r/min)培养25 d。含毒滤液的蛋白质浓度为180μg/m L,可溶性糖含量为2 057.25μg/m L,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硅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1,4二甲氧基-6,7,8,9四氢环庚酮、戊二酸、氨基甲酸甲酯。
- 冯友仁刘宝生白鹏华
- 关键词:毒素产毒条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化学成分
- 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及田间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为了研究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选用11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研究其在室内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效致病菌株后,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测定高效致病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个白僵菌菌株Bb10331、Bb7725、Bb7716和Bb87303对美国白蛾有较强的毒力,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其中Bb7725的防治效果最好.4个菌株孢子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3.28×106~6.42×106m L-1,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71.13~94.39 h.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孢子浓度为1×108 m L-1的白僵菌在施药7 d后防除效果较好,为74.40%~87.29%.
- 白鹏华白义川冯友仁刘宝生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美国白蛾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