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7—2016年性病门诊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的现状和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性病门诊做HIV与梅毒检测的46704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对55例≥50岁中老年HIV与梅毒共感染患者的情况做了分析。结果:46704例病人血清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452例,HIV与梅毒共感染299例(66.15%),其中≥50岁HIV感染64例,HIV与梅毒共感染55例(85.94%)。其中男性51例(92.73%),女性4例(7.27)。年龄以50~59岁为主,占83.64%(46/55),同时感染其他STI 39例(70.91%),离异或丧偶14例(25.4%),初中及以下文化34例(61.82%),离退休人员9例(16.36%)。通过性途径感染47例(85.45%)。结论:中老年感染STI病例逐年增多,有针对性的对高危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经性途径传播的STI进行综合干预,提高中老年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知晓率和主动性,是有效防控性病艾滋病在中老年人群传播与蔓延的重要环节。
- 王磊李维云吉彬谷永革刘春莉李宏峰赵平部楠房欣
- 关键词:性病门诊中老年HIV梅毒
- 262例门诊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 <正>性病是与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不良行为有关的性传播性疾病,它不仅造成患者生理上的损害,而且在心理上精神上也产生极大痛苦。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性病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
- 赵平
- 文献传递
- 肥胖及脂肪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红斑鳞屑样皮损。银屑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由促炎细胞因子驱动。与普通人群相比,银屑病患者的合并症风险增加,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大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产生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从而引发各种下游效应。多项研究表明银屑病和肥胖症都代表着促炎状态并且这2种疾病的免疫机制有显著重叠,肥胖作为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已被证实可作为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赵平刘宸序聂振华
- 关键词:银屑病肥胖脂肪因子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较严重的影响,笔者采用刺络拔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吴军华赵平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得肤宝联合敏泊斯皮肤修护精华乳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得肤宝)联合皮肤修护精华乳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12月在皮肤科收治的117例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皮损处外涂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1次/d;试验组在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1 h后,外涂敏泊斯皮肤修护精华乳,1次/d;疗程4周,每2周随访1次进行疗效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评分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皮肤修护精华乳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
- 赵平邢卫斌李红李斌李俊燕聂振华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皮肤屏障卡泊三醇
- 白细胞介素-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他临床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 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 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 谢艳秋赵平李莹戴维维高丽娟
- 关键词:掌跖脓疱病白细胞介素-17雷公藤多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