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新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指标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急诊
  • 2篇房颤
  • 2篇胺碘酮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丁胺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衰
  • 1篇心源性

机构

  • 6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6篇黄志新
  • 4篇谢常林
  • 3篇何正文
  • 1篇凌春燕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诊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急诊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作用,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新管理模式、以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制定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绿色通道流程及诊疗方案,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该科所发生的330例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与历史同期按医疗常规完成治疗的300例传统治疗组对比。观察两组抢救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病人的满意度指标变化。结果绿色通道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急重患者绿色通道能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黄志新凌春燕谢常林何正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危重患者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7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9个月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对照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有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的作用,疗效显著。
黄志新谢常林何正文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
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急诊科、ICU病房无缝衔接一站式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的救治方法。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的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基础状态、通气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急救方法,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和心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黄志新谢常林何正文
关键词:BIPAP呼吸机急性左心衰低氧血症
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诊治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vs.80.0%,P<0.05);试验组房颤平均持续时间(67.67±3.32)min/月及发作次数(1.25±0.16)次/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3±5.93)min/月及(2.81±0.21)次/月(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C(3.37±0.30)mmol/L、TG(1.76±0.17)mmol/L、LDL-C(1.39±0.29)mmol/L及hs-CRP(8.28±0.55)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0.49)mmol/L、(2.17±0.26)mmol/L、(3.10±0.48)mmol/L及(19.98±2.76)mg/L(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1.62±0.25)mmol/L vs.(1.50±0.24)mmol/L,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值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
黄志新谢常林
关键词:胺碘酮普伐他汀
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治疗后采集血清并检测心肌酶指标、神经体液指标以及炎症应激指标。结果:(1)心肌酶: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cTnT)含量较低;(2)神经体液指标: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R、血管紧张素II(Ang II)、AL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含量较低;(3)炎症和内质网应激指标: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的血清中Fractalkine、CX3CR1、GRP78和GRP94的含量较低。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改善神经体液指标、缓解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黄志新
关键词:左西孟旦急性心肌梗死神经体液
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1
2015年
目的:分析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接受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58例)接受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预后相关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PaO2、PH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前列腺素E2(PGE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D二聚体(D-Dimer)、脑钠肽(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甲状腺激素(FT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及氧合水平,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优化预后相关指标。
黄志新
关键词:呼吸衰竭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