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边外固定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年龄65~93岁,平均77.8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骨折类型包括顺转子间线骨折(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ⅢA型27例,ⅢB型6例,Ⅳ型18例;逆转子间线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创伤性髋关节评分系统):优33例、良24例、差6例。术后有8例出现针道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等处理好转,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无肢体短缩等畸形愈合。结论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伴有系统性内科疾病的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法。
- 李振宙侯树勋李文峰吴克俭张伟佳吴闻文
- 关键词:股骨骨折
-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牵引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1、6岁。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则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外固定器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的优点,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 李文峰侯树勋陈金栋任东风
- 关键词:掌骨骨折外固定器
-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 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及复位固定技巧,结果表明,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联合入路能够很好的显露骨折部位,方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 张伟佳张健李文峰吴克俭王富侯树勋
- 关键词:复杂骨折髋臼骨折联合入路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李振宙侯树勋吴克俭李文峰张伟佳史亚民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固定术外固定器
- 单边外固定器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5年
- 李振宙侯树勋李文峰吴克俭张伟佳吴闻文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单边外固定器大手术股骨干失血量
- 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被引量:7
- 2005年
- 王华东侯树勋李文峰张伟佳吴克俭
- 关键词:单侧外固定器植骨治疗肱骨干术后不愈合术后骨不连自体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