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长足大竹象
  • 2篇有害生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松材
  • 2篇松材线虫
  • 2篇天牛
  • 2篇小蠹
  • 2篇害虫
  • 1篇大小蠹
  • 1篇毒蛾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悬铃木
  • 1篇悬铃木方翅网...
  • 1篇夜蛾
  • 1篇有害生物风险
  • 1篇有害生物风险...
  • 1篇杉木
  • 1篇山松

机构

  • 14篇四川省森林病...
  • 3篇巴中市林业局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市森林病...
  • 1篇四川国光农化...
  • 1篇南江县林业局
  • 1篇四川测绘地理...

作者

  • 14篇李涛
  • 4篇陈小平
  • 3篇王兴旺
  • 1篇邓忠彬
  • 1篇杨伟
  • 1篇余仲东
  • 1篇曾垂惠
  • 1篇林玉成
  • 1篇杨德敏
  • 1篇周祖基
  • 1篇杨春平
  • 1篇卓志航
  • 1篇李斌
  • 1篇李映平
  • 1篇徐学勤
  • 1篇杜维

传媒

  • 10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保Ⅲ号粉剂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20 0 3年 5月 ,在纵坑切梢小蠹姐代成虫转梢盛期 ,采用川保粉剂对该虫进行林间和室内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 :供试成虫裸露状态下 ,12小时内死亡率 10 0 % ;枝梢内成虫 15日后死亡率A、B、C依次为73 3%、93 3%和 86 7% ,校正死亡率依次为 19 8%、79 9%和 6 0 1%。林间试验结果 :7日后成虫死亡率A、B、C依次为 80 5 %、82 7%和 88% ,校正死亡率依次为 6 8 9%、72 1%和 80 6 %。对 2 0 0 2年林间防治试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与对照区比较其受害株率、受害梢率、蠹害指数均有明显下降 ,C处理效果略优于A、B ,而A。
凌泽红陈小平李涛余力鲜时军唐和春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蛀干害虫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被引量:16
2009年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本文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我国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其要进行谨慎检疫监理。
陈小平李映平李涛李见辉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乐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Pest Risk Analysis),对乐山市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乐山市现有3种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11种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6种低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
李涛高志兴宋轶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PRA风险分析
浅析胡蜂的资源价值及危害被引量:12
2015年
胡蜂种类繁多,且兼具生物防治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等资源价值,是一种值得利用的宝贵资源,也是开发利用的热点。但胡蜂具有毒液成分丰富、毒性大和群体攻击等特点,若受到惊扰势必会对人畜造成伤害,因而其科学有效地防治将是今后研究的热难点。本文从胡蜂种类、资源价值和危害情况3个方面对胡蜂的资源价值及其危害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王兴旺李涛卓志航邓忠彬杨伟杨春平
关键词:资源价值
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足大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初步总结了 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涛周泽贵高志兴邓光明肖体全
关键词: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施药方法对蜀柏毒蛾的防效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广谱性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且不污染环境,对林木、作物、人畜、食品安全、害虫天敌无毒无害,害虫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为探索该病毒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成效,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施药方法(飞防法-直升机飞洒和地防法-高射程喷雾机喷洒)对蜀柏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防治方法的虫口减退率(PDR)都在92%左右;飞防区幼虫死亡率(LKR)为84.44%,地防区幼虫死亡率达95.22%;从防效指标(CEI)来看,两种方法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左右;多重比较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的虫口减退率(p=0.891)、幼虫死亡率(p=0.891)和防治效果(p=0.788)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蜀柏毒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实践及推广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兴旺李涛庞宗奎杜维张燕苟立梅林江
关键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
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被引量:1
2002年
用 15 %灭幼脲烟雾剂 10 0ml/亩 ,防治马尾松毛虫 ,其防治效果可达 93.1% 。
李涛高志兴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
杉木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危害的补偿作用初探被引量:2
1998年
植物在受害虫危害后,普遍表现出一种补偿和超补偿作用,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过研究。我国的夏乃斌、周章义、李镇宇、许志春等人研究,发现油松针叶适度受害后,在材积和营养物质储存方面都表现出补偿和超补偿现象,是以光合产物总量增加为基础。王世绩等人在研究杨树天牛...
李涛周祖基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
关键词:杉木粗鞘双条杉天牛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四川省松材线虫的潜在适生区被引量:23
2019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由其引发的松材线虫病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并明确松材线虫在四川省的潜在适生区,对四川省有关部门制定该病害的早期监测、预警及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8年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中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实际地理分布数据(松材线虫病:n=208,松墨天牛:n=803)及19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 GIS对松材线虫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用ROC曲线分析法检测模型模拟精度、用刀切法检测变量的重要性及其适宜值。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在四川省的潜在最佳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自贡市、西昌市,以及乐山市和眉山市的交界区,面积为36 541 km^2;影响松材线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季均温(适值范围1. 5~8. 0℃,最适值6. 4℃)、季节性降水变异系数(适值范围22. 5%~34. 0%,最适值34. 0%)、最冷月最低温(适值范围0. 4~2. 5℃,最适值1. 9℃)、海拔(适值范围250~5 500 m,最适值450 m)、年温差(适值范围5. 9~9. 1℃,最适值5. 9℃)和年降水量(适值范围64~135 mm,最适值68 mm)。
魏淑婷李涛林玉成
关键词:松材线虫松墨天牛
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松材线虫病危害木自动监测技术初探被引量:31
2018年
针对常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普查监测耗时长、数据实时性和真实性差的现状,作者基于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和e Cognition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采用目视判读、模版匹配2种方法分别对疫区松材线虫病危害木进行遥感识别。根据研究区域实地踏勘结果,从识别精度和数据处理效率方面比较2种方法,发现相较于目视解译的传统信息提取方式,模版匹配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病危害木监测效率。
刘遐龄程多祥李涛陈小平高文娟
关键词:无人机自动监测高分辨率ECOGNI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