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秀梅

作品数:72 被引量:45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微循环
  • 14篇血管
  • 14篇缺血
  • 13篇灌注
  • 11篇再灌注
  • 11篇细胞
  • 8篇动脉
  • 8篇血流
  • 7篇内毒
  • 6篇粘附
  • 6篇微血管
  • 6篇淋巴
  • 6篇内毒素
  • 6篇大鼠肠系膜
  • 5篇血流量
  • 5篇血栓
  • 5篇郁结
  • 5篇气郁
  • 5篇结证
  • 5篇甲襞

机构

  • 72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空军总医院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人民卫生出版...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2篇赵秀梅
  • 41篇刘育英
  • 20篇刘秀华
  • 18篇田牛
  • 17篇刘凤英
  • 13篇郑世荣
  • 11篇韩岳
  • 10篇尹岭
  • 9篇沈洪
  • 8篇姜澜
  • 7篇蔡莉蓉
  • 6篇张维
  • 6篇李丹
  • 5篇杜雅薇
  • 5篇王玉来
  • 5篇李玉珍
  • 5篇王俊华
  • 5篇朱海燕
  • 3篇胡金麟
  • 3篇姚卓婷

传媒

  • 2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1篇中国微循环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世界急危重病...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3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LDPI)、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法、经皮氧分压测定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下肢PAOD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后应用三种微循环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85%,与之对应,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5),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值增加(P<0.05),经皮氧分压值增加(P<0.05),三种微循环指标的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有很好的平行关系.结论: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对于老年下肢PAOD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亮李小鹰李铁岭赵秀梅刘秀华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甲襞微循环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
缺血再灌脑血管内皮损伤及GPⅢ_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研究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损伤和GPⅢa的表达。方法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通造成灌注模型 ,由颈动脉注入FITC标记血小板。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体软脑膜微血管中血小板对内皮细胞的粘附 ,用CD61抗体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血管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GPⅢa糖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即刻 ,软脑膜细静脉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 ,呈星点状分布 ;再灌注(30~60)min ,可观察到小动脉和细动脉内皮形成的空泡和血栓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缺血再灌注(1~6)h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GPⅢa表达增强。
刘育英赵秀梅刘凤英郑世荣田牛
关键词:脑微血管血小板粘附病理
舒马普坦对电刺激上矢状窦后大鼠硬脑膜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上矢状窦区后大鼠硬脑膜血流量的变化以及舒马普坦对其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和舒马普坦组,暴露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电刺激组和舒马普坦组以30Hz、6V和0.25ms的刺激参数建立偏头痛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定硬脑膜血流量,比较各组大鼠相对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电刺激组以及舒马普坦组的相对血流量分别为2.61±4.43%、15.49±5.65%和-0.35±5.08%,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电刺激组分别与对照组及舒马普坦组行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舒马普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刺激上矢状窦区能增加大鼠硬脑膜血流量,舒马普坦对其有抑制作用。
董钊于生元赵秀梅姜磊李凤鹏刘若卓邱恩超
关键词:舒马普坦上矢状窦电刺激原发性头痛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栓形成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在动物活体模型上 ,连续观察脑缺血 /再灌注时脑软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并测量缺血 /再灌注不同时期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 :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颈动脉注入 0 .0 67%异硫氢酸荧光黄 (FITC) 0 .2ml后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脑软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 ,并在缺血 15min、30min、再灌注 30min、1h、6h时采血 ,用凝血酶凝固法测量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单纯缺血期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细动脉、细静脉管径缩小 ,有部分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再灌注后 ,血流速度加快 ,随再灌时间的延长 ,白细胞粘附、贴壁明显增多 ,血管内皮增厚 ,纤维蛋白丝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 ,呈絮状团块附着在血管内壁上 ,逐渐形成壁栓 ,阻碍血细胞的流过。缺血期和再灌注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以缺血 30min和再灌 1h时增高最为明显 (P <0 .0 1)。再灌 6h时又明显降低 ,与单纯缺血 30mi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再灌注后快速恢复的血流加重了内皮细胞的损伤 ,白细胞、血小板粘附 ,导致血栓形成 。
赵秀梅刘育英李健邓新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
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干预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下肢功能:不同量化标准的评估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及足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04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均为符合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标准、按Fontaine分级Ⅱ~Ⅲ级者,年龄64~91岁。以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20μg/d静脉点滴,连续21d,观察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评估足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步行速度、距离)进行评估,即临床症状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及行走距离比用药前增加50m以上均为有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42例。①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②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68±0.46),(6.24±1.16),(t=3.16,P<0.05)。③治疗后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0.21±0.09),(0.15±0.07),(t=8.12,P<0.01)。④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0.92±0.20),(0.76±0.21),(t=2.87,P<0.05)。结论: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降低、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增加及踝肱指数提高都可作为疗效评?
李铁岭赵秀梅蔡力力范利李小鹰
关键词:下肢功能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流灌注量干预心内科病房
颈动脉引流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被引量:3
1998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有关基础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而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献上有多种脑缺血实验模型,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电凝双侧椎动脉,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1],操作复杂...
赵秀梅姜澜刘育英田牛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00例健康人不同部位体表血流量的测量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方法 :选择 2 0岁~60岁的健康自愿者 10 0例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 (LDPI)测量了 2 0个不同部位的体表血流量 ,比较了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 1)面部和手的血流量较高 ,下肢及躯体血流量较低。( 2 )面部与肢体左右侧体表血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 3 )男性的体表血流量除足背外其它部位均高于女性 ,尤以颜面部血流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4 )年龄 >40岁组血流量均高于年龄 <40岁组 ,除胸前及腰部外 ,其它部位的体表血流值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 .0 1)。结论 :体表不同部位的血流量差异大 ,面部和手的血流量较躯体及下肢的高。左右侧对称部位体表血流值无明显差别 ,有男性血流量高于女性的趋势。在健康状态下 。
赵秀梅刘育英刘秀华蔡莉蓉韩岳刘凤英
关键词:身体健康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灌注
大鼠提睾肌动脉溶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为了较全面地评价溶栓治疗效果 ,本实验设计了一个既能观察血栓溶解过程 ,同时又能观察组织微循环状况的溶栓治疗动物模型。方法以大鼠提睾肌动脉作为靶血管 ,静脉注射血卟啉(1mg/kg)后 ,以紫外光 (波长455nm)照射靶血管一定部位 ,通过光化学法制造血栓 ,血栓形成后10min输葡激酶 (1mg/kg)静脉溶栓 ,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血栓形成与溶解过程以及微循环血流状态 ,用显微摄像系统记录分析图像 ,并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组织的血流量 ,从而评价血栓的溶解效果及溶栓前后组织的微循环状态与血流灌注情况。结果两组的再通率及再通程度无统计学差别 (P>0.05) ,而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时间较对照组减低 ,统计学差别显著(P<0.05) ;血栓溶解后 ,组织血流量和微血流流速的恢复值均较正常时减少 ,统计学差别显著(P<0.05)。结论葡激酶具有一定的促血栓溶解效果 ,主干血管血栓溶解后 ,该血管供应的下游组织在微循环灌注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通过此模型 ,既可以评价溶栓剂溶解血栓的效能 ,又可衡量溶栓后组织的再灌注情况。
张维赵秀梅刘育英沈洪朱海燕
关键词:溶栓重组葡激酶微循环组织灌注
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喂普通饲料;(2)高脂血症组:喂高脂饲料4周,每组6只。于造模4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体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之比、血液流变学和肝脏活体微循环的改变。结果喂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体积增大,体质量及肝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标本显示肝细胞肿胀、脂肪性变,肝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甘油三脂变化不大;血压及血浆黏度较正常组增高明显(P<0.05);肝脏活体微循环观察显示肝脏微血管数明显减少,肝细胞索增大,泡沫状突起压迫周围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有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结论短期内高脂食物的摄入可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障碍。
赵秀梅刘育英汪德清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肝脏微循环
频谱水对大鼠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频谱水改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 ,进一步了解频谱水改善微循环、减轻红细胞聚集作用机理。方法 :大鼠饮用频谱水 30天~ 6 0天 ,由尾静脉注入内毒素造成微循环障碍模型 ,由心脏取血 ,分别进行细胞电泳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结果 :饮用频谱水 30天~ 6 0天的大鼠血液粘度均比对照组低 ,红细胞电泳速度比对照组快 ,显示红细胞的表面电荷比对照组多 ,不易使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饮用经调剂后的频谱水有改善血液粘度的作用 ,能提高红细胞电泳速度 。
刘育英韩岳郑世荣赵秀梅刘凤英
关键词: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血液流变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