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立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庆市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鼠
  • 2篇地鼠肾细胞
  • 2篇药效
  • 2篇疫苗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鼠肾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灭活
  • 2篇灭活疫苗
  • 2篇灭鼠
  • 2篇灭鼠剂
  • 2篇活疫苗
  • 2篇家鼠
  • 2篇出血热
  • 1篇毒素
  • 1篇肉毒梭菌
  • 1篇肉毒梭菌毒素
  • 1篇沙洲

机构

  • 4篇安庆市卫生防...
  • 4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5篇徐立
  • 3篇吴万能
  • 3篇张家林
  • 3篇刘春生
  • 2篇俞正楚
  • 2篇罗兆庄
  • 2篇王以银
  • 2篇杨健华
  • 2篇刘红
  • 2篇朱汉平
  • 2篇郭世坤
  • 2篇张大荣
  • 1篇李芙蓉
  • 1篇徐伟华

传媒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家鼠效果观察被引量:4
1995年
作者于1994年11~12月在安徽省枞阳县长沙乡,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进行实验室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用灌胃法测定对黄胸鼠最小致死剂量为64000MU/kg体重,对褐家鼠为32000MU/kg体重。0.5%C型肉毒梭菌毒素大米毒饵,初遇和再遇适口性摄食系数褐家鼠为0.86和0.62;黄胸鼠为0.75和0.54.0.5%C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效,鼠笼法灭鼠率为18.05%,粉迹法为25.96%;0.005%溴敌隆毒饵灭鼠率鼠笼法为75.66%,粉迹法调查为77.95%: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表明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毒力较小。
吴道余钱立长徐立徐伟华张家林吴万能刘春生
关键词:灭鼠剂肉毒梭菌毒素灭鼠药效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性及其流行病学效果考核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考核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法及其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微量细胞变性中和试验(MCPENT),检测接种者血中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水平;调查接种组与对照组发病情况。结果:以怀宁、广德两县18个村为疫苗观察现场,接种组7499人,对照组7261人,中强反应率为224%(5/223)。3针全程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63.33%(19/30),荧光抗体阳转率为38.58%(27/70);接种后1年内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3例。结论:该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有一定水平的免疫应答,但防病效果应进一步观察确证。
罗兆庄刘红俞正楚王以银任次早徐立张大荣李德琴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性流行病学效果
安徽省枞阳县长沙洲住户10年药物灭鼠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观察连续10年使用抗凝血剂的灭鼠效果,分析了效果逐渐降低的原因,提出了长期控制鼠害的措施。方法: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同时进行抗药性监测及鼠类对毒饵的拒食性试验。结果:抗凝血灭鼠剂使用开始数年.灭鼠效果十分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灭鼠效果愈来愈差。造成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鼠类对毒饵拒食和耐受量增大以及鼠类种群组成结构的变化,对抗凝血灭鼠剂耐药性较大的鼠种种群数量上升,而较敏感的种群数量减少。结论:在开展药物灭鼠的同时,必须逐步改造环境,控制鼠类食源和隐蔽场所,减少环境容纳量,才能最终有效地控制鼠害。
刘春生吴万能张家林郭世坤徐立杨健华朱汉平张孝让王根生吴道余
关键词:抗凝血灭鼠剂灭鼠药效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现场考核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1999年
为考核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性及防病效果,对接种组7499人、对照组7261人进行系统观察。疫苗接种反应率在121%~892%之间,以弱反应为主。疫苗接种者在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3858%,中和抗体阳转率为6333%,疫苗接种一年后荧光抗体全部阴转,加强一年后抗体又有6786%阳转。经过两次流行高峰期前后,对疫苗接种人群血中荧光抗体进行检测,流行高峰期后(536%~1526%)高于流行高峰期前(446%~508%),且有阴性再次阳转的情况,证明有良好的特异性回忆反应。疫苗接种后4周年,对照组发病3例,接种组无一例发生,疫苗保护率为100%。
刘红罗兆庄王以银王以银任次早徐立张大荣俞正楚郑锐张大荣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疫苗
枞阳县长沙乡鼠类抗药性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规定的方法,以极阳县长沙乡为试点,1991年10~11月对22只褐家鼠(♂9,♀13)、1993年11~12月对24只褐家鼠(♂14,♀10)和14只黄胸鼠(♂8,♀6)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1991年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9.63mg/kg,致死天数为4.5天,抗性发生率为零;1993年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9.54mg/kg.致死无数为5.35天,存活鼠1只,存活剂量为27.8mg/kg,抗性发生率为4.17%。两年间致死剂量平均增加1倍,致死天数平均延长近1天。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43.81mg/kg,平均致死无数为8.43天,未发现抗性鼠。本文提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达6年以上地区,应加强抗性监测,防止抗性鼠出现。
刘春生郭世坤吴万能张家林杨健华徐立朱汉平张孝让吴道余王根生刘百龄
关键词:褐家鼠黄胸鼠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